教育行走感悟6:因为遇见,教育便成了看得见的美好
文 梁树丽
看得见的美好大家好,我是梁树丽。
今天是我第一次在教育行走的平台和大家见面并进行思想交流分享,所以,我这次的分享主题词特意选择了——遇见。
“这位妹妹,我曾经见过。”这是宝玉和黛玉初次见面时欢喜的遇见。四年前我去儿子学校做读书分享,分享结束后学校送我一本书作礼物,这本书的名字就是《奶蜜盐——家庭教育第一定律》,这是我和张文质先生的第一次欢喜遇见。
“幸会,今晚你好吗?”这是《罗马假日》里安妮公主糊里糊涂的遇见。2019年我们几个人一起去安阳林州参加我们网研社的年会,一路上倩倩老师神采飞扬地谈她的教育行走,她讲的眉飞色舞,我听的一头雾水。她说第二年会邀请我一起参加,结果第二年疫情来了,而我稀里糊涂地就忘了此事的存在,这是失之交臂的遇见。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八月初杨诗云老师给我发来链接,告诉我填写材料,申请加入教育行走,我没有丝毫的犹豫。这一天我等了很久,就如同我在等待一个我急切去拥抱我要一辈子爱的人,这是撩动心弦的遇见。
“遇到你之前,我没有想过结婚,遇到你之后,我结婚没有想过和别的人。”这是钱钟书和杨绛之间,决定一生的遇见。加入教育行走,听课分享的这段时间里,我找到了自己的存在,原来这才是我真正的归属。
遇见,是一切的开始。
因为遇见,教育便成了看得见的美好。
三天的教育行走就如同突入其来的大雨,淋得我措手不及。我听过很多的讲座分享,但能让我一直处于思考状态,不断激发我的灵感写下文字的只有教育行走。
这是我第6篇成长感悟,我从来没有对成长有过如此长的追问,从来没有有过如此任性的执着,教育行走真正打动了我,感动了我,“俘获”了我,它偷走了我的心。
我很难给每一位分享嘉宾老师打分排序,他们每一个人的分享就如苏轼的这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他们给我们呈现了不同角度下的“庐山”真面目。
如果教育是庐山,那么我们就是在山中寻路的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很多时候,我们兜兜转转很多年,我们总是寻不到一条可以出山的路,于是,我们放弃了,索性随遇而安,唱着山歌让自己得过且过。
作为一名从教23年的乡村英语教师,我一直在寻找一盏灯,直到现在,我还在寻找。
2004年作为班主任的我遇到校讯通网站,我才知道这个网站除了可以给家长发信息,发成绩外,还可以写博客,读博文。
为了激励自己和班上的孩子们去挑战不可能,我拿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在班上“豪言”:我要在一年内写出一个博腕的话,你们全部跟着我去写!
可是拿起笔去写的时候,我哭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更何况自己不是巧妇!
写文,太难了。
真的,我特别能理解那些不会写,不敢写,不想写的人。写,是思想最高形式的表达,而我们还处于原级状态。
回望当初的艰难行走,我不止想省略一万字。不会写,我就看别人的博文,看人家怎么写,怎么做,然后我调整自己的思路和方向;不会写,我就去读书,写读书笔记,写心得感悟;不会写,我就写写孩子,记录他每天的成长变化;不会写,我就写班上那个最调皮的孩子,然后读给他听………
世上本没有路,走着走着就有了。写作,没有捷径,写着写着就成了。
那一段时间我像张祖庆老师一样开始了野蛮生长,幸运的是半年后我被评上了“校讯通博腕”,获得了一顶金光闪闪的小皇冠。
这是我行走的开始,这个开始只为安定我无处安放的灵魂。
后来我带着孩子们参加书香班级活动,我们又一次野蛮生长,那段时间我忙碌到深夜是常态。但是我并没有觉得疲倦,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亢奋,一种持续不断的激情,就如同现在教训行走中的我。
走着走着,花开了。那一年我们班被评为“省书香优秀班级”,成为河南省唯一一所获奖农村中学。再后来,写作给了我更多的礼物,除了发表文章,我还有了更多外出做分享的机会。
写作,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我看到了我的世界原来可以这样美。
我们必须承认,任何的成长都是需要确认的。我们需要从不断的确认中定义自己的付出,定义自己的对错,甚至定义自己的方向选择。
刀哥的那句“请允许我退步,退回常态”我听的心痛,听的泪流满面,那是一种“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宣言与豪迈。张祖庆老师的“明师比名师更有价值”让我再一次流泪,本已回归“颓废”状态的自己又一次开始为扎根发芽拔节赋能。
复旦大学哲学系博士陈果,对孤独做出了一种完美的诠释。她说:“狂欢是一群人的寂寞,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孤独不求外物,反求诸己。”可是,我做不到如此高的思想境界,我追求的是一群人的狂欢。
独行快,众行远,我需要“群”的力量。幸运的是,我总是会在人生的最低谷看到可以向上攀登的路。
行走中,我遇到了杏坛网研社,这是我的第一个家。在这个群力量的帮助下,我开始了我生命中的第一次行走。再后来我遇到了张爱敏老师,参加了她发起的简书日更团队,我又一次用文字为自己的行走续航。
7月19号我去洛阳参加成长书院的学习行走,在那里我遇到了王彩琴导师,在她的引领下,我愈加坚定了行走的方向。
八月份,我遇到了教育行走,虽然在这里我只是一个刚起步的小学生,但是在听课学习的过程中,在各位美仁的交流分享影响下,我对思想有了更深的追问,我对成长目标有了更高的追求。
不惑之年,我要让自己野蛮生长一次。
在成长的同时我也深刻地认识到一点:平台很重要,我们个人的成长欲望更重要!
就像苏格拉底的那句:你渴望成长如果像渴望呼吸空气一样,你就离成功很近了。
英语中很多动词都有被动语态,但成长这个词没有,也不应该有。
我喜欢丁素芬老师的那句:我老了,但是我的学生还小。我们太需要唤醒自己的成长渴望,用行走去看见自己中的美。
蒋铭国老师说,做一个笃定的教育行走人。“笃定”是一种负重的决心,我们能否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坚持,经得起考验,受得了质疑……这又是一个思考的存在。
张文质老师倡导我们做一个长期主义者,因为教育的本质是change改变,而改变中的chang的汉语拼音是“长”,而e是“啊”。
教育行走,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需要上下求索的执着。
教育,需要更多的人一起行走。
走,是一个延续的动作,是一条射线,是持续不断赋能的力量。
就如歌曲《不放弃》中唱的:
一群人 ,一条路,坚持一直走下去……
因为遇见,便会珍惜,更会坚守!
行走,让教育成为看得见的美!
我已经在路上……
感恩遇见!
感恩成长!
感恩张文质老师和他优秀的团队!
感恩各位美仁!
分享完毕,敬请指导!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