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我的积极后半生 心理

什么是积极心理学(连载之1)

2016-12-26  本文已影响278人  石泉BABU

这门课程是一门积极心理学领域的课程,积极心理学从很多方面来说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产物,人本主义心理学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

一、心理学的主要分支

1、第一势力是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于1913年产生于美国,其创始人是华生(J.B.Watson,1878—1958)。这一学派不同意心理学探讨意识,认为心理学是行为的科学,心理学的目的应是寻求预测与控制行为的途径。他们认为心理学应当研究“客观观察所能获得的并对所有的人都清楚的东西”,也就是人的行为,并提出“刺激—反应”(S—R)的行为公式。行为主义主张客观的研究方向,有助于摆脱主观思辨的性质,更多从实验研究中得出结论。但他们无视行为产生的内部过程,反对研究意识,引起不少人的非难与反对。

2、第二势力是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学派产生于1900年,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弗洛伊德(S.Freud,1856—1939)。弗洛伊德的观点包括五大观点:

弗洛伊德

分区观点:人的心理活动分为意识潜意识两大层次,两者之间有前意识为中介。潜意识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深层结构,包括原始冲动和本能以及出生后被压抑的动机与欲望,因与社会道德准则相悖,无法得到之间满足而被压抑,但处于积极活动中,时刻寻求着被满足。意识则是心理结构的表层,面向外部世界,是由外在世界的直接感知和有关的心理活动构成。前意识介于两者之间,担负着“稽察者”的任务,不准潜意识的本能和欲望侵入意识之中。但是,当前意识丧失警惕时,有时被压抑的本能或欲望也会通过伪装而迂回地渗入意识。

潜意识的系统可比做一个大前房,在这个前房内,各种心理冲动象许多个体,相互拥挤在一起。与门厅相连的第二个房间象一个接待室,意识就停留于此。门厅和接待室之间的门口有一个守卫,他检查着各种心理冲动,对于那些不赞同的冲动,他就不允许它们进入接待室。被允许进入了接待室的冲动,就进入了前意识的系统,一旦它们引起意识的注意,就成为意识。潜意识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潜伏的但能成为有意识的”潜意识——前意识,“另一种是被压抑的但不能用通常的方法使之成为有意识的”潜意识——无意识。

----弗洛伊德

结构观点:他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其中本我与生俱来,包括着先天本能与原始欲望,遵循快乐原则,如果受阻或延迟就会出现烦扰和焦虑;自我由本我分出,处于本我与外部世界之间,对本我进行控制与调节;超我是“道德化了的自我”,包括良心与理想两部分,主要职能是指导自我去限制本我的冲动。超我形成之后,自我就要同时协调本我、超我和现实等三个方面的要求。

动力学观点:心理动力学是该学说的核心。心理发展的动力包括性本能营养本能

发展观点:本我的本能欲望,在个体的不同阶段,总要通过身体的不同部位得到满足并获取快感,分为五个阶段:口欲期、肛欲期、生殖器期、潜伏区和生殖期。

适应观点:人的本能得以实现,必须经过不懈的努力和艰苦的应对。两种基本应对方式为:焦虑和自我防御机制

3、第三势力是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1908—1970)和罗杰斯(C.Rogers,1902—1987)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创建的。它既反对行为主义把人等同于动物,只研究人的行为,不理解人的内在本性,又批评弗洛伊德只研究神经症和精神病人,不考察正常人心理,因而被称之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人的本质是善良的,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巨大的心理潜能,只要有适当的环境和教育,人们就会完善自己、发挥创造潜能,达到某些积极的社会目的。为此,他们从探讨人的最高追求和人的价值角度,认为心理学应改变对一般人或病态人的研究,而成为研究“健康”人的心理学,揭示发挥人的创造性动机、展现人的潜能的途径。

4、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不是一个学派。行为主义认为外部刺激进入大脑后的内部加工过程是不重要的,是不可探索的“黑箱”。而认知心理学则认为,恰恰是“黑箱”中的信息加工过程才是最重要的。“认知通常是指一个人对某一事件的认识和看法,包括对过去事件的评价,对当前事件的解释,以及对未来事件的预期。认知作为理性的心理活动,对人的情绪、情感、动机和行为,有较强的调控作用。

二、积极心理学

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教会年轻人从正确的事情中找寻愉悦。

----柏拉图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的一场革命,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中的一个新里程碑,是一门从积极角度研究传统心理学研究的东西的新兴科学。积极心理学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的形成,由当时的美国心理学会主席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 Seligman 1942- )在2001年所创建,他也被称为积极心理学之父。积极心理学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来研究幸福,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以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

积极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区别

总的来说,积极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是近亲。塞利格曼和基森海伊认为:首先,积极心理学认为生活中美好的和丑陋的方面都是真实存在的,而人本主义常常(但也非总是)认为人们的内心是美好的;第二,积极心理学强烈推荐使用科学的方法,而人本主义学家常常(但也非总是)对科学及科学的能力表示怀疑(因为无法科学的衡量和论证,这似乎也是人本主义心理学有两位著名的大师级人物:罗杰斯和马斯洛,但缺乏继承者的原因)。我个人认为积极心理学可以看做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存在并发展。

塞利格曼的积极心理学

塞利格曼认为积极心理学的目标是使人生更加丰盈蓬勃。并提出了幸福2.0的5个元素,PERMA(此处整理自塞利格曼的《持续的幸福》一书):

积极情绪(positive emotion)也就是我们的感受:愉悦、狂喜、入迷、温暖、舒适等。在此基础上的人生称为“愉悦的人生”(pleasant life)。

投入(engagement)与心流(flow)有关,指的是完全沉浸在一项吸引人的活动中,时间好像停止,自我意识消失。以此为目标的人生称为“投入的人生”(engaged life)。处于心流状态中,我们人、物合一。塞利格曼认为,由于心流需要集中全部的注意力,因此它动用了我们全部的认知和情感资源,让我们无暇思考和感觉。体验心流没有捷径,需要投入你最强的优势和才能。

意义(meaning)指归属于和致力于某样你认为超越自我的东西。“有意义的人生”(meaningful life)意味着归属于某些超越你自身的东西,并为之奋斗。意义有主观成分,但这里的意义不是单纯的主观感受,从历史、逻辑和一致性的角度出发的冷静客观的评判,很可能与主观的判断不同。如林肯非常忧郁,也许在绝望的时候,他会认为自己的人生毫无意义,但我们认为他的人生充满意义。

成就(accomplishment):其短暂的形式是成就,长期的形式是“成就人生”,即把成就作为终极追求的人生。这表明了积极心理学的任务是描述人们追求幸福的实际方法,而非规定这些方法。因此这不等于是推荐成就人生,或是建议你放弃自己追求幸福的路径而去追求成就,而是为了更好的描述人类在无强迫的自由状态下会选择追求什么

人际关系(relationships):有人曾要求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的克里斯托弗.彼得森,用两个字来描述积极心理学是讲什么的,他说:“他人”。积极很少见于孤独。他人是人生低潮最好和最可靠的解药,科学家发现,在我们测试过的所有的方法中,帮助别人是提升幸福感最可靠的方法

目前美国共有100余所高校开设了“积极心理学”课程。作为上世纪末首先在美国兴起的一场心理学运动,塞利格曼首先在他所在的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开设了这门课程。

沙哈尔博士

2006年,美国哈佛大学,泰勒·本-沙哈尔(Tal Ben-Shahar)博士推出一门名为《幸福课》的课程,很快风靡哈佛,成为哈佛史上最受欢迎的课程。其中23%的听课者向学校教学委员会反映:这门课程"改变了他们的一生"。随后便风靡全球!

最近这十年间,心理学在中国有了长足的发展,人们从普遍的排斥到主动的接触,也正是得益于积极心理学的发展。

我所做的,是要在中国推广积极心理学,我会选择我认为是对的心理学领域,不会仅仅局限于积极心理学。

-END-


本文编码:

导入

0.1 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做更优秀的自己》公开课

BeABetterU

重构认知  突破自己

影响环境  改变世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