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过的亲子关系
亲子关系越来越撕裂,矛盾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年轻的父母与十五六岁的半大小子之间,这里有时代的因素,有识见的不同,更有观念的问题。今天遇到一位正在读高一的男生,说跟父母的关系一般,基本上处于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的地步。
估计这种情况不是个例。父母爱子心切,必使尽浑身解数,想法设法给孩子创造条件;另一方面,有如此巨大的投入和希冀,必然对孩子造成莫大的压力,这样一来,二者的矛盾就会产生。这样浓浓的爱,客观上造成了一种伤害。因为,它忽略了作为受众的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心理感受。
有人说,原生家庭对于一个人的伤害,需要一生来治愈。这种伤害源自于父母的一句“我这样做都是为了你好”。这位男生的遭遇大概与此类同。实际上,亲子之间的所有矛盾都是因为沟通不通畅,彼此互相不理解。父母不知道孩子想要什么,孩子认为父母不理解自己。
每一个别扭的孩子背后都有别扭的父母。问题孩子多数来自问题家庭,而父母很少能觉察到自己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父母如果不经常自我反思和省察,就很难进入到孩子的内心深处。亲子沟通不畅,是因为孩子在快速地成长,而父母没有同步。
养孩子天经地义,这是出于动物本能,不需要感恩,也不用寄寓额外的希望。他只要健健康康就好。如果孩子因为父母生活不开心,父母应该感到不安,觉得对不起孩子才是。父母动辄居高临下指斥孩子,精神上凌辱碾压,肆意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只能使结果走向反面。
我想起了二十岁的史铁生与四十多岁的母亲的关系。他年轻时突遭厄运,双腿残疾,却从不为母亲想过,母亲去世好多年以后,他才意识到,在地坛古园,“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那是年轻倔强的史铁生有一个理解他的母亲,所以他可以任性而为,但他也为此付出了代价。
亲子关系要缓和,不是各自言说,而是要理性对话,取得彼此的谅解和认同。壁垒的打破,责任常常在强势的一方,这里的难点在父母,能不能放下身段和姿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至关重要。既然双方的利益密切相关,那就求同。比如确立一个具体可行的目标,相互鼓励,共同为之努力。
时代在变,生活在变,世界在变,孩子在变,父母要紧跟着变才是。父母如果还生活在过去,以自己曾经经受的教育思想和手段来教育现在的孩子,那就大错特错,亲子关系就甭想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