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学典故】桃李满天下
【每周学典故】桃李满天下
【本篇主题】又称“桃李遍天下”,古义比喻推荐的人才或培养的学生很多,现在一般多指后者。
在中国,人们对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们的称赞,往往称其“桃李满天下”。
“桃李满天下”一词,最早见于唐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诗:“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不过“桃李”一词,最早见于汉代韩婴《韩诗外传》:“夫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春树蒺藜,夏不可采其叶,秋得其刺焉。”由此,后世遂有“桃李满天下”这一俗语。
话说,春秋战国时期,魏国有个叫子质的大臣。子质是个非常有学问的人,经他指教的学生中,有好多人都在朝廷中得到了提拔。后来因为子质得罪了魏文侯,所以他不得不逃离魏国去了北方。
在路经山东时,子质巧遇了一位叫子简的学者,有着满腹委屈的子质向子简发起了牢骚,埋怨那些他教过的人忘恩负义。子简听后,就很率直地跟子质说:“春天种下的桃树和李树,夏天可以到树下休息,秋天还可以吃到果实。可是你在春天种的是蒺藜,非但没有树叶可以乘凉,更没有果实可以吃,而且还有可能刺伤你呢。所以君子培养人才,首先要观察学子的人品,选择品德高尚的人来培养。”
为了把学生教育成有用人才,子质认真教学。在他的严格管教下,学生们都发奋读书,学到了不少真本领。后来,这些学生先后成才,成了国家的栋梁。他们为了感念子质先生的教诲,都在自己住处亲手栽种桃树和李子树。
【配图】天下桃李,师生情深(图片引用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再后来,宋朝编撰的《资治通鉴》中也记载了一个“桃李满天下”的故事:
唐代武则天在位时,有一个宰相叫狄仁杰,此人德高望重,敢于直言相谏,善于推断各种疑难案件,办案公正合理,深得武则天赏识。
狄仁杰为官清正,执法严明,不畏权贵,爱护百姓,在朝野有很高的声望。他又是李唐旧臣,武则天为了巩固自己的武周政权,对他特别器重。有一回,武则天要狄仁杰推荐一位贤才,狄仁杰问她想任用何职,武则天说是要担当将相的。狄仁杰就向她举荐张柬之,说:“现任荆州长史张柬之有非凡的才能,可以担任宰相。”
武则天就提拔张柬之为洛州司马。过几天,她又要狄仁杰举贤,狄仁杰还是提张柬之。武则天说张柬之我已经提升了。
狄仁杰说:“我举荐他是要他担任宰相而不是担任司马。”
武则天果然任用张柬之为宰相。夏官侍郎姚元崇,监察御史桓彦范,太州刺史敬晖等人都是狄仁杰举荐的。他先后推举数十人担任重要官职,这些人都成为名臣良吏。
有人称赞狄仁杰说:“当今朝廷内外的官员,大多是你培养和推荐的,这就像遍天下的桃李都是你所栽种的。”
狄仁杰说:“我这是为国举荐贤才,并非为了一己之私。”
【配图】狄仁杰桃李满天下(图片引用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拓展阅读】原文出处
[狄]仁杰又尝荐夏官侍郎姚元崇、监察御史曲阿桓彦范、太州刺史敬晖等数十人,率为名臣。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仁杰曰:“荐贤为国,非为私也。”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则天后久视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