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图,一节课
一节课就讲一个图形,是不是太简单了?可是,一节课下来,这一个图所蕴含的知识还真是不少。

第一道题目,学生可以用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证明相似。规范步骤,让绝大部分学生学会这个证明过程。
延伸1:线段AC、CD和BD之间存在着怎样的数量关系呢?
利用刚才证明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可以得到对应线段成比例的比例式,然后利用三角形PCD是等边三角形,进行等量代换,可以得到 CD的平方=AC×BD。
问题来了,如果题目就让你来求证CD的平方=AC×BD,你会证明吗?
延伸2:图中有几对相似三角形?请证明你的结论。
不难看出,除了三角形ACP相似于三角形PDB之外,还有三角形ACP相似于三角形APB,以及三角形BDP相似于三角形BPA。可以说这三个三角形两两相似,总共有三对相似三角形。
延伸3:从图中你还能找出哪些线段是另外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呢?
由三角形ACP相似于三角形APB,可以得到线段AP的平方=AC×AB,即线段AP是线段AC和线段ab的比例中项。
由三角形BDP相似于三角形BPA,可以得到线段BP的平方=BD×BA,即线段BP是线段BD和线段BA的比例中项。
这些结论让你可以联想到之前我们学过的哪个图形?哪个知识呢?
生: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
我们再来看第2道题目:

这个题目的第一问和刚刚的第一题中的条件和结论正好相反,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的性质,不难求出角APB的度数是120度。而第二问求边长,就可以利用我们刚刚讲到的延伸1来求解。
再来看第三题:

这个题目和刚刚两道题目的图形几乎是一样的,但是证明的方法完全不同,这一次要利用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来证明。学生容易出问题的地方是步骤不规范,两边对应成比例,需要先列出1:2=2:4,再换成由字母组成的比例式,得到对应线段成比例。
一节课,一个图,对于整体水平较高的学生掌握并不难,但是,我们现在所面对的学生对于几何证明还是有困难,需要老师加以引导的。
这种小专题的总结,课本和辅导书中并没有,需要老师去帮助学生归纳整理。学生见的多了,再遇到类似图形,就会想到从哪里下手,怎样去处理。当然,数学题目千变万化,学生不可能通过背过数学题来学习,而是从不断地积累和练习中掌握技巧和方法,逐渐增强推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