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 运动 读书 写作 自律达人集结号优秀作品荟萃读本好书

feel better与look good ———内在美才是永恒

2019-07-17  本文已影响133人  Eileen101010
feel better与look good ———内在美才是永恒之美!

纵观人类历史,关于美的追求,几千年来从未停止过。

人们孜孜不倦地探索,关于美的判断的原则和标准,同时人们也从未停止过对美的狂热求索———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20世纪以来,心理学家所做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希腊人关于美丽的观念。比如,美国德州大学心理学教授朗洛瓦,自80年代以来,一直在研究人们如何判断美?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审美判断受制于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不同的文化境况决定了不同的审美观。

美学上的一句谚语是“趣味无争辩”,一般的美学理论主张人的审美偏爱是无可争议的。

然而,我们的审美观念的形成完全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是一种社会习惯的过程,美与不美的观念、时尚与否的观念……,从来不是与生俱来的。

那么,尚未受到文化及各种因素影响的婴儿是否具有审美判断呢?他们是否与成人相同?

为了搞清这个问题的答案,朗洛瓦把问题的焦点设置为:婴儿与成人对美的人脸是否有判断的一致性?

这项研究的结果非常震撼,而且耐人寻味。无论实验者使用的是白人或黑人图像,成人或儿童的图像,3至6个月的婴儿都明显体现出一个明显的倾向,那就是成人通常认为美的人像,对婴儿也具有同样的吸引力。

实验中发现,婴儿喜欢凝视美的人像,而不愿注视缺乏吸引力(即不美)的人像,他们注视前者的时间远多于后者。

feel better与look good ———内在美才是永恒之美!

这个发现带来了新的疑问:婴儿所表现出的视觉偏爱是否也延伸到婴儿的其他行为上?

于是,朗洛瓦教授请一个专业面具师制作了美丑的两副面具,以陌生人的面目出现在60个仅仅1岁大的婴儿面前。

结果显示,对美的人脸面具的视觉偏爱,可以扩展到婴儿的其他行为差异上。比如婴儿更喜欢接近漂亮的陌生人,爱和漂亮的人嬉戏玩耍,但却不喜欢接近缺乏吸引力(不美)的陌生人。

仅就人脸的美或视觉吸引力,竟然引出如此之多的美学问题。这种对比研究结果,有助于说明审美判断的文化影响的复杂性。

这些实验,也许会引起我们对美学的兴趣和思考。因为我们每天都会遇到许多不同的人,他们的长相、表情、姿态和形体各不相同,一旦他们的形象进人我们的视觉,我们便会对这些无意识的、直观的判断。

这些判断就触及美学问题,尤其是审美的判断标准问题,只不过我们对此判断过程、心理反应过程,尚未自觉而已。

美的意义在于:它能唤醒我们对内心的尊重,因而去尊重生活。

美学家张世英说:“人生有四重境界: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审美境界,而审美为最高境界。”

如何活得美,那一定离不开优雅得体的举止和彬彬有礼的风范。《趁早把生活折腾成你想要的样子》里说:“很多时候,我们都希望既有好看的皮囊,又要有有趣的灵魂。如果两者不能兼得,那就要有有趣的灵魂。

一辈子很长,不畏岁月的波澜,也不惧时代的挑战,自带光芒,一路前行。”

feel better与look good ———内在美才是永恒之美!

众所周知,外在美又称形象美,包括生理、身体、表情、动作、服饰等方面的美。而内在美又称心灵美,包括品德、情操、理想、意志、学识、风度、智慧等方面的美。

外在美可以直观把握,而内在美则需要在间接的审美过程中逐步展现才能为人所认知、所感。

长期来看,内在美能够代替外在美,实现更高层次的人生价值。因此,我们要有不断学习提升的能力。

凡诸其内,必形于外。没有内在美做支撑,外在的美也如昙花一现而不会长久。渊博的学识、豁达的的心胸、宽广的格局,智慧的风范,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在生活中修炼,在知识和文化的海洋中提取精华,并快速吸收、接纳、积淀、升华。

德国诗人赫尔曼·黑塞曾说,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是它们能让你悄悄变成你自己。

我们的一生,很大程度上是被书本所塑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见过的世面,都藏在人的气质和行为方式中。

中国自古就有“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样的诗句,足见一个民族的精神选择和价值取向。只有认识到内在美能够代替外在美而永恒存在,才能让我们更深邃、更智慧、更可爱。

look good才能feel better?

《改变你的服装,改变你的生活》这本书,让你学会了解自己,直面身体上的缺点来穿衣搭配的书,更是一本工具书。

作者的理念很有趣,女生可以尝试不同的风格,但一定要熟知你适合的风格,扬长避短。

书中的内容包含很多,如何穿衣、购买清单、选好衣服的方法、色彩搭配、衣服清理等。作者在书中说:“其实精致的生活不是给别人看的,而是让自己更热爱生活。”

美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

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的研究,都是经过人的感性、理性作用之后的结果。

美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aisthetikos,最初的意义是“对感观的感受”。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的《美学》一书的出版,标志了美学做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发展出两个分支:心理美学和美学。

比如,人们更重视自己的外在美,让自己时尚和得体;比如,很多人都会以貌取人,或者虚荣攀比;比如,很多人善于学习,充分认知自己的渺小和不足,终身成长……

一个容貌庸凡的人,如果举止合宜、言谈高雅,风采迷人,依然可以深深吸引别人。

诚然,拥有出众的外表会带来更多的机会与便利,但即使相貌平平的人,也完全可以通过读书、精修和提升去创造机遇并把握机遇。比如,盲眼的海伦就用书写心灵来征服了全世界。

姿色平平的作家三毛,曾经说过:“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里,在胸襟的无涯,在生活和文字里。”

正如西班牙有句举世公认的谚语:外在美是脆弱的,好似一朵短暂盛开的花,而内在美却是坚定而稳固的。

feel better与look good ———内在美才是永恒之美!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