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参与就是克服职业忧虑的砝码(778)
这个周末,主要在做前几天自动配送的智慧作业题目,加上我家的搭档的共有4道题,因为涉及不同的科目,从输入题干,做PPT,但这里就耗去了不少的时间,事实上这个过程就是一种倒逼自己学习,只有深入投入其中,逐渐就能发现自己的不足。经过近一年的智慧作业的录制,我最大的感受,面对类似的课例、论文、教育叙事、课题、课堂实录,很多活动往往是很多老师徘徊这个外围,并不能真正的参于进来,所以,得知某人在某些活动获奖,内心除了羡慕就不敢尝试,总会觉得他人确实不一般,其实这个关键是老师没有深入进来,没有走进相关的活动之中,我个人认为,某些活动越是怕什么就越要积极参与进来,很多活动进来,并不断像蚂蚁一样能持续精进就能消除自己内心对某些活动的恐惧和忧虑。
一线老师往往不得法,没有正确的参与路径,或者没有科学的研究氛围,往往是孤军作战,有些所谓的名师也是得益于担任相关某种岗位,得益于某种体制性的优势,这就是某种资源的优势。其实每个人的成长都要有些机遇,当然能好好把握住这一点上也关键,所谓“机不可失时不来”。
昨晚,利用最后的周末时光,赶紧录完了四节微课,我自己的微课搞到近12点,确实有些窘迫,隔了一段时间在言语的组织上有些不太熟练了。今天利用近4个小时把后期的视频的剪辑和举一反三题全部上传好了,只待晚上最后核实就提交,也算了完成了一件大事。
当老师的人,还是要回归本职,专注学术研究,这才是我们的主业,唯有此才能实现和重构自我的职业的幸福感,本身这份职业其实与社会互动面试比较窄的,即使取得了某些成绩也是本行业的人所知晓,没办法,这就是行业的特点和性质所决定的,不管怎样,干一行就得爱一行,除此没有办法,不能改变环境,就恶狠狠的改变自己,这就是自我发展的王道,作为中年人,时常会缺乏安全感,如果从事的行业,手中有王牌,心中有底线,那面对外来的一切,我们也可以轻描淡写,游刃有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