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初中语文语文教学研究

【语文教学】《变色龙》教学设计

2019-01-09  本文已影响24人  吴老师教语文
【语文教学】《变色龙》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变色龙》是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我记得当学生的时候就对这篇文章情有独钟。这篇文章写得实在是太好了,不着一字尽显风流之感。

我对这篇文章不仅仅是喜欢,而是深深地爱上了它。周二下午是语文组业务活动,好久没有上过公开课了,再朋友的督促下,我打算上一节公开课。

打算备课的时候,和以前一样,我又犯了自己常犯的错误:文章太精彩,总觉得可以抓的点太多,总想什么都讲,在取舍上,着实纠结了很久。

最后,我让自己跳出了那个泥泞的圈子,想找出“这一课”的“最突出的特色”,我发现了。这篇课文最精彩的,几乎别人无法超越的就是:运用语言描写刻画人物。

最后定位目标:课文如何运用语言描写,让我们一步步认识奥楚蔑洛夫这个典型人物的。达成目标的方式:朗读。

可是,在选取“哪些语言作为反复剖析的对象”时,我又犯了难。课文中的所有语言都精彩,所有语言都是个性化语言,哪句语言都可以拿来大作文章的。

唉,好难呀!

最后还是要匆忙做了决定,选取三个位置的语言:

刚出场的语言:初识奥楚蔑洛夫

第一次变化时的语言:再识奥楚蔑洛夫

最后跟厨师的对话:认清奥楚蔑洛夫

后来发现我选取的语言还是太多了点,没有做到精雕细琢。

找到了课文重点,思路也就慢慢理顺了。于是,做出了如下的设计:

              《变色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几个词语,整体感知故事内容

2.品读精彩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3.学习本文语言描写的方法,并能学以致用

4.通过反复品读文本,探究本文主旨。

教学重点

品读精彩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新课

出示几幅变色龙图片,让学生观察几幅图片的特点。

【语文教学】《变色龙》教学设计 【语文教学】《变色龙》教学设计 【语文教学】《变色龙》教学设计 【语文教学】《变色龙》教学设计

教师补充:变色龙,蜥蜴的一种,身体颜色会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变色的原因是为了自我保护。

从而引出新课《变色龙》。

作者简介:

契诃夫,俄国作家,戏剧家。与莫泊桑、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他一生写了七百多篇小说,代表作有《契诃夫小说选》。  

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赞扬他说:“只需一个词就创造一个形象,只需一句话就可以创作一个短篇故事,而且是绝妙的短篇故事。”

二、出读课文,感知故事

默读全文    

温馨提示:  旁若无人,一气呵成,速度快。读完后,完成以下问题:  

1.会读会写6个词。

戳穿、惦记、魁梧、恐吓、洋溢、混蛋   

2.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用一句话概括故事。

三、赏析语言,走近人物

本文主要刻画了哪个人物,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一)初识奥楚蔑洛夫

从下面的这段语言描写中,你能看出刚出场的奥楚蔑洛夫是一个怎样的警官呢?

“不错……这是谁家的狗?我绝不轻易放过这件事!我要拿点颜色出来给那些放出狗来到处乱跑的人看看。那些老爷既然不愿意遵守法令,现在就得管管他们。……我要好好地教育他一顿!叶尔德林,” “去调查一下,这是谁的狗,打个报告上来!这条狗呢,把它弄死好了。马上去办,别拖!这多半是条疯狗……

学生朗读后得出结论:公正严明

(二)再识奥楚蔑洛夫

是否真的如此呢,当有人说“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时,警官又会有怎样的反映呢?这又能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人群里有人说。 “席加洛夫将军?哦!……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看样子多半要下雨了……只是有一件事我还不懂:它怎么会咬着你的?” “难道它够得着你的手指头?它是那么小;你呢,却长得这么魁梧!你那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后来却异想天开,想得到一笔什么赔偿费了。你这种人啊……是出了名的!我可知道你们这些鬼东西是什么玩意儿!”

学生充分朗读,表演朗读后,得出结论:媚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

(三)认清奥楚蔑洛夫

按理说,小说写到这儿,我们已经发展奥楚蔑洛夫的真实面目了,但是,作者并没有就此止笔,而是继续怕你他表演。在他身上一共发生了利弊变化呢,都是怎么变的?

学生找出奥楚蔑洛夫的五次变化,以及随着狗主人的变化,对狗的称呼的变化。

这样就呈现了一个立体饿、全面的媚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沙皇走狗形象。

2.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呈现奥楚蔑洛夫的谄媚呢?

老师找了这样一段对话,看看是不是最能体现奥楚蔑洛夫的“媚上”?

学生角色朗读。

厨师:  “瞎猜!我们那儿从来没有这样的狗!

奥楚蔑洛夫: “那就用不着白费工夫再上那儿去问了,这是条野狗!用不着白费工夫说空话了。既然普洛诃尔说这是野狗,那它就是野狗。弄死它算了。”

厨师: “这不是我们的狗,这是将军的哥哥的狗。他哥哥是前几天才到这儿来。我们将军不喜欢这种小猎狗,他哥哥却喜欢。”

奥楚蔑洛夫: “他哥哥来啦?是乌拉吉米尔·伊凡尼奇吗?哎呀,天!我还不知道呢!他是上这儿来住一阵就走吗?(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

厨师:  “是来住一阵的。”

奥楚蔑洛夫:      “哎呀,天!他是惦记他的兄弟了……可我还不知道呢!这么说,这是他老人家的狗?高兴得很……把它带走吧。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哈哈哈……得了,你干什么发抖呀?呜呜……呜呜……这坏蛋生气了……好一条小狗……”

四、归纳小结,掌握方法

课文主要作用语言描写,展现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让我们如闻其声,如见其人,那么本文到底运用了什么样的语言,让人物如此鲜明呢?

学生思考,教师小结:

1.对比式语言

2.夸张式语言

3.巧加神态式

4.巧加动作式

……

五、再读课文,探讨主旨

我们刚才朗读这篇小说的时候,充满了欢声笑语,作者写这篇小说地时候,是不是也能像我们一样开心呢?他想借这篇小说表达什么呢?

出示写作背景:

《变色龙》这篇小说写于1884年,作家刚24岁。当时正是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统治最反动的时期。新上台的亚历山大三世采取反动的高压政策。加强了宪兵警察等专政机构,豢(huàn)养了一批媚上欺下的走狗,为其镇压人民服务。整个俄罗斯笼罩在军警宪兵的白色恐怖之中。沙皇专制警察往往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但干的却是欺下媚上的勾当。

由此,学生分析得出作品的主体思想:

小说通过对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这一案件的描写,刻画了一个见风使舵、媚上欺下、趋炎附势的沙皇专制统治的忠实走狗形象,深刻揭露了俄国警察制度的虚伪和反动,批判了它反人民的实质。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读读写写”三遍。

2.运用本文学到的语言描写的方法,刻画一个人物,突显人物特点。

3.完成课后思考探究。

教后反思:

这节课的上课效果还不错学生北充分调动了起来,表现积极踊跃,课堂气氛活跃。尤其是朗读比较充分,学生的表演朗读投入而情趣盎然,环节进行的也比较流畅层层深入。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学生朗读的水平比较好,教师的指导就比较疏忽,不够具体,没有抓住关键词句进行进行精雕细琢,总结写作方法时由于前面铺垫不够充分,后面的总结陷入了困境,大多还是老师给出的。还有主旨的理解,还是老师给的多,学生品得少,没有让学生个性化理解文本。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