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A - 机器人流程自动化

关于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的一些思考

2019-02-14  本文已影响0人  居山羽

我个人对RPA只保留这样一个基本思路:通过一款程序实现与现有应用程序的频繁交互。
Deloittle的董事总经理David Schatsky是这样说的:

PRA可自动执行,重复且基于规则的流程,而这些流程通常是由坐在电脑前的员工完成。通过与应用程序的交互,软件机器人帮助你打开电子邮件,获取附件,完成电子表格,记录和重新输入数据等等。

也就是模仿人类行为执行相应事务。

那么RPA的优点在一些遗留系统上可以展现的淋漓尽致——在那些完全不需要任何决策,只需要按照既定流程实现任务的系统上,RPA简直就是福音。有了它就不再需要频繁的点击各种Button、从A复制粘贴到B,或者是让人头疼但又不得不做的数据输入。

回过头来,这样“流水线上的机器人”,在碰上流程中出现的需要进行决策的关键环节,怎么办?这个机器人能够如此的智能,做到迄今为止只有人类可以管理判断的决策么?想要解决这样的一个问题,那至少跟AI技术是脱不了干系的,AI+RPA,比原有普通的RPA更聪明。

“想法很美好,现实很骨感”,我同意,但也仅仅只是目前。

先实现RPA,逐步发展两者的结合,这样的想法至少是对的。基于现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诸如OCR,ASR,NLP,CNN等等),有非常大的希望实现。这个问题随后再思考。

言归正传,除了上述的一个决策问题外,如果应用程序界面、或者数据格式等方面发生了某些变化时,对RPA将会造成怎么样影响?我们已经确认RPA来解决越来越多的人机交互问题,所以上述的变化,即便再微小都有可能会导致RPA在执行流程时出错。

另外,在一些老旧的应用程序上不提供API,那么RPA只能够通过对应用程序的UI进行抓取操作,这样的行为稳定性非常脆弱。

一如我之前尝试使用市面上某款“火爆”的RPA产品,在设计流程时的确能够很好的识别到应用程序的UI,包括Button、Input等,但当我换一台机器进行相同的流程测试时,却再也无法准确执行。

这儿有一张RPA流程评估图,用以评估是否合适使用RPA进行改造:

image

当流程足够稳定不轻易发生改变、数据格式又趋于稳定保持不变时,RPA效果会更好。但目前各企业单位这样的流程似乎越来越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