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林教育写作课程》学员作业

2.6 那些被我舍弃的教育片段

2022-07-27  本文已影响0人  seventeaching

根据橘林教育写作课的课程安排,上一讲学习了写教育自传的三条积极意义,作业要求写下印象深刻的三个中小学教育经历的片段,而这一讲学习了如何积累教育自传的写作素材,作业是分析被舍掉的记忆片段。我猜想这两次写作的意图应该是引导我们学会如何搜集和选择素材,而且在不断的思考和取舍之间也能加强写作深度的练习。在构思写作思路时,我从小学开始回忆直到高中,有很多印象深刻的片段,当时的草稿记录了大概六七个。但是上讲的作业只要求写出三个片段,所以不得不舍弃一些。之所以舍弃这些片段,并不是因为不重要,而是印象深刻程度与前三个相比稍有逊色。如下便是被我舍弃掉的一些记忆片段及舍弃的原因,仍按时间先后的顺序展开描述:

第一段是小学阶段。五年级的春天,学校组织学生集体参观乡镇示范学校,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看到外面的世界。现在还清晰记得当时听这个消息的兴奋感,甚至为此专门让妈妈做了一双新鞋子,准备了洗得崭新的衣服,高兴了好几天。出游的那天,跟着长长的队伍,内心想象着学校的布置以及一会上公开课的情景,无限的期待。进到学校之后,看到别人有我们所没有的漂亮的教室、先进的设备、统一标准的校服,真是有种羡慕和大开眼界的感觉。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探索外面无限广阔世界的萌芽在我心中默默生长,成为我一直以来坚持学习的动力。现在回忆起来就更加意识到了视野拓宽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价值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学生时代。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注重帮助学生拓宽视野,追求更广阔的天地。如果说这次经历从外部拓宽了我的视野,但四年级数学高分的那段经历则是由内而外的自我觉醒,那段经历所带给我的触动更大,所以我舍弃了五年级的这一段经历。

第二段是初中阶段。刚上初一的那年,一切都充满新奇感,新环境、新同学、新老师等等,但是最新奇的要数新的教学方式。当时班里大概有50-60个学生,班主任将我们分为6组,每组8-10人,而且以组为单位将桌子拼在一起,大家能够面对面交流。因为这种座位的排列形式,上课的方式也以讨论式教学为主。数学课上一起推算公式,生物课上一起观察显微镜,英语课上彼此热情洋溢地交流,全班同学学习的情绪都非常高涨,这是我之前所没有接触过的。现在重新回忆这段经历时,从学生的视角来看,这种讨论式教学方法确实效率高,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做到以生为本。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这种讨论式的教学要比“满堂灌”式的教学效果好很多,值得提倡和借鉴。之所以舍弃这段经历,或许是因为自己挑战数学老师权威的那段经历更能带给我自信吧。

第三段是高中阶段。上篇文章提到过我的高中生活多是痛苦和挣扎的,现在细想,或许高一入学第一个月的状态就是整个高中的缩影。刚学习高一的知识其实是并不难的,但是因为刚入学各个方面的不适应,没有调整好节奏,从而导致用力过度。比如特别严控自己的学习时间,甚至在课下休息时也要时刻回忆上课的内容或是做笔记,全靠时间投入来堆积知识,把自己搞得身心俱疲。现在的我,从当年那段经历中抽身出来去看,那时的挣扎其实不在于学习知识本身,而在于自身的内耗,对时间的执念、和别人比较、对自己的怀疑等等。内耗是最耗人的,当别人都拿出大部分甚至全部的精力和外部作斗争时,我则是大部分时间和自己作斗争,必然两败俱伤。因此,凡事不可用力过度,人生也要像弹簧一样,有张有弛,允许自己、接纳自己、取悦自己。之所以舍弃这段经历,是因为在寒冷的冬天,温暖是最重要的,尤其是自己的老师真诚的关心。

以上便是我对被舍弃片段的回忆,欢迎各位批评指正,谢谢阅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