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儒、道专题这些年,我的心路历程

观苦受,苦行的原理。

2018-09-21  本文已影响44人  华辰_

观苦受,苦行的原理
在传统上,各种修行方法中,有苦行这一条,这种方式呢,就是用各种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方式来折磨自己。比如穿着非常简朴,破衣烂衫,不积蓄财务,每天吃的非常少,通常只有一顿饭,常常以野果或者素食作为食物,过着长期禁欲的生活。这种方式呢,在各种宗教传统中都有其影子,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方法都有,学狗爬,赤身裸体的行走在大街上,吃粪便,自残身体等等。一般人呢很难理解这些行为。
所有人的共性,就是趋乐避苦,追求可以带来愉悦感受的事物,逃避那些带来痛苦感受的事物,人,其实只是不断的对于感受生起反应。苦受与乐受本质上只存在于内心中,只是呢,我们因外在的人、事、物,内心产生了苦的感觉或者乐的感觉,因为无意识的关系,我们将苦乐的感觉归结为外在的人、事、物上,然后就会开始选择,趋乐避苦的选择,长期无意识的重复这种操作,就形成了顽固的习性,只要相似的情境出现,身与心就开始起反应,开始自动判定与选择的过程。许多人,对于一点点的痛苦都是难以忍受的,比如夏天,如果一会儿不开空调就是难以忍受的事,出汗的感觉,湿衣服粘在身上的难受感,只要一感知到这些感觉,就想迫不及待的消除他们,很少有人可以先试着去体验一会儿,这其实就是习性,对感受起反应。
苦行的逻辑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忍耐痛苦,不去理会内心的渴望。一天吃一顿饭,肚子饿了,难受,不管,持续的体验那种饥饿的感觉,饥饿的身体感受与心理感受。穿着破破烂烂,住所简陋,也只是对抗内心的,那种想要优渥物质生活的渴望,这种体验是非常痛苦的,忍耐欲望,内心会有强烈的苦受出现,但只是忍耐,通过一次又一次,反反复复的忍耐,忍耐各种身体的痛苦,内心渴望无法满足的痛苦,持续的磨砺心的坚韧,同时也是在抹平内心趋乐避苦的习性,通过一次次的忍耐,饥饿的感觉已经不足以动摇心智,欲望的浪潮也无法撼动心神,内心的各种渴求,也慢慢的就消散了,这就是苦行的逻辑。
在这个时代呢,大多数人都有家庭与工作,就没必要搞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故意折磨自己了,而且苦行无法带来真正的解脱,但确实有一定的作用。有些人呢,体验苦受是在打坐中进行的,因为长时间的打坐,腿会开始疼痛,然后有人就把注意力集中到疼痛的位置上,这时候,其实因为注意力焦点的集中,疼痛的感觉会越发的强烈,内心的烦躁与抗拒也会越发强烈。有人正是通过长期的忍耐这种疼痛,慢慢的抹平内心的那种抗拒感。因为任何的苦受都是如此,可以经由反反复复的持续经验,慢慢的削弱内心的抗拒感,渐渐的内心就不再会排斥。当他可以在打坐中忍耐这种痛苦,在生活中,对于一些生活的痛苦,也会有相对应的忍耐力,平衡心,慢慢就出来了,这就是一种从小处练习的方式。
但对于这种方式,我并不是太推荐,因为每个人体质不一样,如果你没有在身边的老师指导,长时间的静坐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落下禅病,所以初学者静坐我建议每次从半小时开始,每天早晚两次,慢慢的让身体适应静坐的方式,慢慢延长时间,这是比较保守的做法。
如果想在生活中固定的练习观苦受,可以采用经行的方式,行走,是一个全身运动,随着行走,全身的肌肉都会运动起来,同时人体的十二正经也会因肌肉的运动而被伸展,这对于健康是非常有利的,而且不用担心因为行走出什么问题,百公里徒步也经常有人走。
当你行走的时间长了,各种身体的苦受就会出现,腿酸,脚跟疼,出汗难受,各种不舒服的反应都会出现,你可以先忍耐下,观察这些感觉。
练习经行,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个时间,比如半小时,这期间,啥都不干,就是练习经行,无论身体有什么不舒服,还是因为重复行走的无聊感,内心的各种杂念,只是继续当下的练习,这也是练习平衡心的方式。
另外,经行中的观察对象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非固定的,可以观察脚的动作,脚与地面的触感,也可以感受手臂的摆动,更可以注意背部肌肉的拉伸过程,这些都是可以的,如果你想练习自己的专注力,那就把观察对象固定住,如果想练习观,那就不限定观察对象。
需要注意的是,练习经行,注意力应当放在身体上,而不是内心,观察身体的感受,身体的动作,脚的触感,任何身体上的现象都是可以的。如果你只是初学呢,就按照博文《经行——行走使心安定》的建议操作即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