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创客学习学原创文字集走进剩女生活

读蔡崇达的《皮囊》有感

2024-02-03  本文已影响0人  一条深海鱼

前言:春节已至,回老家过年,婆婆不让我下厨,我有足够的时间看书。

蔡崇达的《皮囊》很火?我这个书呆子竟然没听说。

网上百度“蔡崇达”,一个八二年出生的闽南小伙子,写出来的《皮囊》于2016年已经印刷三百万册,是我孤陋寡闻了,我需要买来读一读。

正文:一个小册子,十二个故事,二十块钱一本,这书会好在哪儿?见了这本书的真颜,我没听说过这本书的汗颜似乎消失一部分,读了简介,还是没好感。

十二个故事是独立的,我先挑一个试试,“张美丽”,这个名字最起码是女性,这女人肯定有故事,应该值得一看。

果然名不虚传,蔡笔下的“张美丽”是人如其名的美女,是少年男孩的梦中情人,是整个小镇人眼里的“妖孽”,她敢爱——和一个军人私通;她敢做——在小镇上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且是酒店业和娱乐业的先河;她努力——做善事做好事,捐巨款,证明自己清白做人;她悲怆——为了证明清白,她在祠堂前以古老的方式“头撞祠堂”结束生命……一个女人的伟大史诗!

我开始从第一篇《皮囊》认真读,它相当于故事概括。

《母亲的房子》,以房子为媒介,写父亲母亲之间的爱情。

《残疾》写中风后的父亲的坚韧,给一家人带来的痛苦。

《阿小和阿小》,一个小镇阿小和一个香港阿小的人生巨变

《天才文展》,一个从小自恃天才的男生文展,向往大城市,他九岁就努力学习,做着各种计划,要脱离小镇……最终孤苦一人又回到小镇,去了偏远农村。

我读完这六个故事,就想掩卷写一写我的感受——我能否有机会问蔡崇达老师一个问题:这些事,这些人,可真是身边的人和事?

书里面的每个故事既独立,又有联系,作者从小到大的父母、乡亲、玩伴,他们一个个鲜活得存在,在各自的故事里喜怒哀乐,在各自的人生中生和灭。

一个人,一段人生,貌似没有关系,又似乎有关系,文展一心想离开小镇,他厌恶小镇,可是偏偏让他离不开,他的兔唇似乎就代表了他命运的不完美、他梦想的遗憾。然而,作者却完成了文展的梦,去了北京,成了同龄人中最牛的大记者……曾经最要好的两个人,最后形同陌路,一个憎恨一个想逃避,他们已经不能见面交流,作者意识到他那个儿时玩伴“聚一聚”的想法是天真是幼稚,一个落魄一个怕嫌弃,命运并不是努力就一定能掌控,它会出其不意。“天才”文展让人明白,在意什么偏偏得不到什么,过度努力可能会让人崩溃,要不松不紧慢慢来,一步一步,要脚踏实地。

美国作家苏珊.桑塔格说人必须在人的世界里求取意义。

皮囊有心,这颗心很多时候是睡去的,有时醒来。心醒着的时候,就把皮囊从内部照亮,荒野中就有了很多灯笼,灯和灯由此辨认,心和心、人和人由此辨认。人生就是一具皮囊打包携带者一颗心的羁旅,在生活中、行动中遭遇到的人,认识他们照亮他们,由此就知道自己是谁。

后续:小年刚过,一个学生打电话“老师,给你准备了小磨油和一捆粉条”。这学生我只曾教了一年,并且几年来一直休学在家,学生还没成才,我怎能去收他的礼物?

“我在老家过年,整个春节不再回去,心意已经领了。”我明确回复,已表拒绝。

“我给你放到某某处,你回来别忘了就行。小礼物表心意。”他答。

我无语,突然心堵,眼圈发酸,我这样一个小小无名老师,只教了自己该教的书,做了自己该做的事,何德何能让他们记挂感谢?

回想学生休学以来发生的种种,像枷锁一样令人窒息,又爱莫能助,唯愿其自渡,自渡者天渡,学生成才之日就是我者喜笑颜开之时。

这本《皮囊》作为礼物回赠学生,可否?

应该可以。

他会明白一颗心有时候会流泪、流血、结痂、留下疤痕,然后依然敏感着,让每一次疼痛和跳动都如同初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