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精?什么是气?什么是神?神和精、气是什么关系?
2019-07-24 本文已影响60人
易衡养生
《黄帝内经》虽然没有把“精气神”三个字连在一”起说,
![](https://img.haomeiwen.com/i4298189/decbc930fcf4bf83.png)
但“精气”和“精神”的概念随处可见,
说明三者有密切关系。
养生要重视“精气神”,
比如说 :“阴平阳秘,
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乃绝。
”又说:“呼吸精气,独立守神。
什么叫精?
“精”这个字,大家都会写,米字旁加-一个青。
米字就是粮食,稻谷。
那个青是代表声音,
所以念“精”。
这里的米实际上指的是精微的物质,
也就是说人体有一种非常细微的物质,
这种物质就叫作 “精”。
也就是构成 人体生命的精华,
也就是构成人体形态、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黄帝内经》将精分为两类。
一类是广义的,
只要是维持人的生命健康、生命活力的最基本的物质都叫作“精”,
包括精、血、津液等。
第二类是狭义的,
更具体一些,
主要是指肾精,
特指主管人的生殖、生长发育的精微物质。
一-般所说的精是指人体的真阴(又称元阴),
不但具有生殖功能,
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
而且能够抵抗外界各种不良因素影响而免于疾病。
因此阴精充盛不仅生长发育正常,
而且抗病能力也强。
精的来源有两个,-
一个是先天的,
那是从父母亲那里遗传下来的,
是秉受于父母的,
它在整个生命活动中起到了“生命之根”的作用;
一个是后天的,
也就是人出生以后吃的食物、喝的水,叫水谷精微,这是一种营养物质。
先天之精需要不断地有营养物质补充才能保证人的精不亏,
才能发挥其功能,才能维持人体生命活动,这种物质就是后天之精。
此外,还有呼吸自然界的精气。这两个方面就形成了人的后天之精。
先天之精,是与生俱来的,
所以道家又把它叫作“元精”,
它是生命的本原性的精华;
后天之精有人把它看成是在性交时所射出的精液,
是不对的。
精是非常重要的,有了精,才有形体。
所以精气神三宝,最早又称为“形气神”,
比如汉代初年《淮南子》这本书就是“形气神”三者并称的。
一个人要健康、长寿,最关键的就是要养精,
既要保住先天的肾精,
又要调养后天的水谷之精。
什么是气?
“气”字,在我们中国人的话语当中,
几乎是无处不在的。甚至可以说,中国人离开这个“气”字就说不成话了。
比如说我们说一个人生气了,
叫“怒气冲天”;
高兴了叫“喜气洋洋”;如果萎靡不振,
叫“泄气了”;如果精神抖擞,
叫“神气十足”。
中国人有一-句话叫“人活口气”,
人就是有了这个“气”才活着的。
“气” 字在《黄帝内经》当中,
出现了3 000多次,
是出现最多的一个词,
整个(黄帝内经》都在讲气。
“气”字人人都在说,可是真正要把它搞清楚,要说出它具体是什么东西的确不容易。
我们现在通行的说法是,气是维持我们生命的活力的一种精微的物质。
可是它和精这种精微的物质又不完全一样。
精是能看得见的,基本上呈液体,
而气是一种气态的东西,是看不见的。
气既是维持人的生命活力的物质,
又是人体各脏腑器官活动的能力,
既是物质,又是功能,是能量,也是一种信息。
气的运行通道就是经络。
虽然气是什么、 经络是什么,我们目前还说不清楚,
但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我们可以通过修炼在身体上体会到、感觉到。
人体的呼吸吐纳、水谷代谢、营养敷布、血液运行、津流濡润、抵御外邪等一切生命活动,
都是通过气的作用来实现和维持的。
什么是神?
神是人身三宝、三大元素之一,
在人体生命三宝中,
神是最重要的,
因为神可以统领精和气。
什么是神?
《 黄帝内经》有这样的论述:
“故生之来谓之精; 两精相搏谓之神。”
这是《灵枢.本神》中的一句名言。
是说与生俱来的就是精,
而阴精和阳精也就是父亲和母亲两精相结合了,
就叫作“神”。
这句话揭示了神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所以,神实际上是指先天之神,
也就是来源于父亲和母亲的“元神”。
我理解的这个“两精”还包括自然界天地游阳两种精气,
只有各具例阳之质的两精相搏才能产生“元神”。
神和精、气是什么关系?
我们应该这么来看,
精是生命最基础的一种物质,气是生命的能量信息,
而神是生命活力的种表现。
精和气是神的基础,神是精和气的主宰。
精和气在前,神在后。
个人如果有了精、气那往往就有神了。
这也就是我们老百姓经常讲的:“这个人很精神。”
有了精就有了神。精满了以后气就足了,气足了以后神就旺了,
这就叫“精满气足神旺”,“
神采奕奕”就是一种精满气足的表现。
三宝当中究竟哪个更重要呢?
当然是神最为重要。
神来源于精,
精来源于气,
但是神可以统领精和气。
当然反过来精和气如果不足,
神当然也就不足。
所以通过调精、调气,或者养精、养气可以养神。
当然通过养神反过来也可以养精、养气。
所以《黄帝内经》对于这个神字有着很多的描述,比如说一个医生的医术的高低,
《黄帝内经》有这么一个评价,
说:“粗守形,上守神。”
就是说粗浅的医生关注的是形的问题,
而高明的医生守的是神、用的是神。
《黄帝内经》还强调给人治病时神同样也是起主导作用的,
叫:“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如果得到神、恢复了神,
人就能够昌盛,生命力就旺盛,
病也就治好了;如果一-旦失去了神,
人也就了.所以说神是决定、主导一个人的生命活力的要素。
![](https://img.haomeiwen.com/i4298189/f6acf2a858be7d8f.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