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步地学着自律成长励志我们爱写日记

正是这3点,拉开了你与牛人之间的距离

2019-06-08  本文已影响15人  Moon_star
正是这3点,拉开了你与牛人之间的距离

文/ 明月

前段时间在简书上偶遇到一个文章写得很不错的女孩,至少她的文字很感动我,她的努力认真也让我特别有感触,当时我就私信给她发了几句鼓励的话,同时也引起了我的反思。

在这个全民阅读和写作的互联网时代,说实话,大多数人并没有多少闲情逸致去看那些情感类、心灵鸡汤类的文章,所以这件事也就过去了,之后我也没有再去看她的文章。想着有时间再看吧,其实也不是没时间,只是不重要。但在她的文章里,有一句话却是直指我心:“在写作的时候,我觉得整个世界都是我的。”

个人认为,写作最大的作用就是,你可以把你开心的,不平的,想说的一切都付诸笔下。而我又觉得,写作最大的疗效在于,开心的事情写完之后,你会更开心;不开心的事情写完之后,却没有之前那么不开心了。

正是这3点,拉开了你与牛人之间的距离

说到写作,那自然就离不开阅读了。于是想起悟空问答上的一个问题:“都说读书很有用,那么该读哪些类型的书籍最能有效地提升自己呢?”

其中,我很喜欢的一个答主给出了一个答案,我特别有同感:改变思维、提升认知类的书籍。

一、认知:决定你人生的起点

香港知名自媒体人陈立飞曾经说过:“这是一个矛盾的时代。一方面,互联网带来了无数的机会,塑造了不少新贵,每一个行业都在被改变或者等待被颠覆。另一方面,中产阶级无比焦虑,缺乏安全感。我们好似有无限机会,又不知道如何抓住它们。我们缺的不是信息,而是认知。”

这里先说清楚,什么是“中产阶级呢?”百度上是这样解释的:

中产阶级,大多从事脑力劳动,或技术基础的体力劳动,主要靠工资及薪金谋生,一般受过良好教育,具有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职业能力及相应的家庭消费能力;有一定的闲暇,追求生活质量,对其劳动、工作对象一般也拥有一定的管理权和支配权。

也就是大多数普通人,按二八定律来说,就是除去股神巴菲特、美国总统奥巴马、中国首富比尔盖茨等成功人士之外的那80%的人。再简单一点就是,我们自己就是中产阶级之一。

那么,为什么说思维方式和认知层次如此重要呢?

举个例子,上帝给了你一把铁锄头,让你在地上挖井。很多人觉得自己很努力,想方设法把铁锄头,换成金锄头,换成金刚钻锄头。希望用更坚固的锄头,用的久一点,挖出一口深井。

但真正厉害的人,都是直接去弄一台“打井机“。这就是思维的差异。

你可能会问:上帝没给啊,怎么办?

是的,正因为没有,他们才想方设法去弄。而你不具备这个思维,连“想”都没想过。

所以,想提升自我,变得优秀,就要放弃低水平的勤奋,改变穷人思维。用牛人的思维、成功人的思维去做事。

正是这3点,拉开了你与牛人之间的距离

“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创始人陈师明在推荐《认知突围》时是这样说的:“认知是人与人之间最基础的差别,认知层次的不同,就是鸡同鸭讲,人和人之间会因为思想的维度相差几个等级而无法沟通。”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井底之蛙,舒适地带就是罩在我们头顶上的井。当你跳出舒适地带,看到的世界跟你以为的世界完全不同。于是,只有不断的跳跃,我们的世界才会多姿多彩。而认知,决定了我们是否有跳出舒适区的意识。

我们常说,天道酬勤,勤能补拙。可是很多人练了一辈子的书法也没能成为书法家;画了一辈子的画也没有成为画家。为什么呢?

我清楚地记得,本月初的时候,365飞鸟乐绘画课程又开课了,报名就可以跟着老师系统地学习画画,内容服务也相当不错,广告也打得特别吸引人,当时我就心动了,但后来还是放弃了。

其实算下来,365,每天也就1元钱,有时候买一瓶水都不止1元钱,而投资在学习上,1元钱就可以买到高质量的内容,有专业老师带领,有同频小伙伴交流,还有付费这一事实带来的“我必须认真对待”的行动力,最关键的是有系统的教学方法和老师督促。

互联网时代不乏学习资源,可是网上免费的课程再多,都是博人眼球的,没有对知识的独立的分辨力和判断力,没有专业的指导,你自己东挖一个坑,西挖一个坑,永远都打不出一口井,只能算是瞎忙!

有的人会愿意花几千元去报一个4年的绘画课程,而我当时却放弃了每天1元对自己的投资,这就是认知层次不同带来的差别。

很多人常说,等我有钱了,就去学画画,就去旅行,就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其实这就是一个认知误区,人生短短数十载,时间是一个最稀缺的资源,而且是一个无法购买和复制的资源。在知识的学习中,我们必须要考虑的就是知识获取的“成本”问题,而这个成本除了金钱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时间成本。

30岁之后你以什么方式开启人生,就在于20岁到30岁这之间的选择和努力。投资自己永远都是一件功不唐捐的事情,并且是越早投资自己越划算。

正是这3点,拉开了你与牛人之间的距离

二、读书:走万里路,不如读万卷书

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其实也不完全如此。在我看来,不先读万卷书,哪怕是走了10万里路,也都是瞎浪。而读了足够的书,有时候比走10万里路,还要值。

读完书,知识是自己的,格局和思维也会改变。虽然说出去玩也能收获这样的感受,但你随时随地都可以读书,成本几乎为0;而你能保证每天都能出去玩吗?

读书和不读书的差别就在于,桌上有半杯水,如果没读书,你的心境,可能就只看到了半杯水;但如果读完书之后,你看到的就不只是半杯水了,还有半杯水后面,透过来的世界。

正是这3点,拉开了你与牛人之间的距离

网上有个问题,问出了很多人的心声:踏入社会还有必要学习吗?学习不是学校里的事情吗?踏入社会真的有必要吗?

从萌微老师那里,我了解到一位畅销书作家,杨熹文,她在酒吧工作的时候,每天除了备酒和清扫,大概有四五个小时的清闲时间。很多同事在这个时间段内,要么闲聊,要么刷朋友圈。只有她显得特别不合群,一个人抱着一本书,读到心领神会的地方,还会做读书笔记。

因为不断的学习,四年后,她成了畅销书作家,有了自己的创业公司,拿到了新西兰的绿卡,开着房车游走在诗与远方里。

那些鼓吹“读书无用论”的人,真的是读书无用吗?在我看来,其实不是读书无用,而是他们的方法不对。

李笑来在他的《把时间当朋友》这本书中提到:“拒绝学习就不可能有机会知道学习之后的收获;由于不知道学习之后的收获是什么,也就不可能知道那收获有多好、多大。”

所以你看,即使离开学校,持续学习也是有必要的,而且是非常有必要。想要走的更远更快,就要动力更足,不断自我增值,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正是这3点,拉开了你与牛人之间的距离

三、梦想:决定你人生的方向

奥巴马说:“当有人说我们办不到的时候,我们要以这个永恒的信条来回应他们:不,我们能做到。”

瑞士心理学家卡尔·古斯塔夫·荣格有句话也特别振聋发聩:“你的潜意识指引着你的人生,而你称其为命运。”

而心理学上还有个“未实现的预言”,意思就是说我们是怎么想的,潜意识里就会向那个方向去发展。

你看,梦想和目标对我们来说是多么重要,我们每次写下的梦想,其实就相当于在潜意识里种下了一颗种子,你在勇敢地向宇宙下订单。

很多成功人士告诉我们:“只要努力,就能成功。那些看似无用的努力,最后都成了从谷底往上攀爬的阶梯。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但他们没有说出来的是,努力也是要有方向的,有了方向,再加上坚持,那样走出来的每一步,才作数。

人生就像一辆小轿车,行动力是方向盘,跳出舒适区是踩油门,而投资自己就是发动机。没有发动机,仅仅是有了方向盘和油门,又有什么用呢?


其实不管最后能不能成为牛人,能不能实现梦想,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你的今天比昨天好,以后比现在好。

如果按照寿命75年来算,在A4纸上就是900个格子,过一个月就少了一个格子,那么20岁的你,30岁的你,还有多少格子呢?

所以,过好这一生,才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

正是这3点,拉开了你与牛人之间的距离

我是明月,标签:读书,写作,画画,自律管理,时间管理,英语达人,手帐爱好者,希望在文字中跟更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相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