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竞品分析的一套逻辑框架,从场景开始
与软件产品经理业余奋勉学习,专注自我成长,大家早上好,我是马珍毅,欢迎来到产品精益讲堂,今天为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做竞品分析的一套逻辑框架,从场景开始》通过这篇文章你将知道:
在哪些场景下,需要去做竞品分析。
做竞品分析,是每一位产品经理要做而且是频繁要去做的事情,很多时候,在我们心里大致有这样一个概念或者已经有了这样一份需求的时候,处于工作习惯的养成,我们都会自然而然的先去了解一下,市面上是否有相关的产品,他们是怎么做的,分别面向哪几类用户,这几类用户群体是怎样的,用户对该产品的关注度在什么程度,此类产品的业务逻辑是怎样的,变现方式又是怎样的等等,我们都会带着这样一些疑问去找竞品来参考。
当然有的产品经理也不会像我这样去考虑那么多,考虑的这么详细,不过也有部分产品经理或者是非产品经理的人员在准备参考竞品前,看到一个比较绚的界面或者好玩的功能的时候,就会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竞品这样设计都是对的,都是合理的,非要迫不及待的想将自己产品也要实现成这样。
他们为什么要做成这样,他们理由可能不是很有说服力,比如会这样说“某宝也是这样做的我是参考的某宝,某宝可是大公司,做的可是非常成熟,人家多少人在研究,我们抄怎么就不对了,人家的技术水平还用得着质疑吗?”
研发团队对这样的做法会产生狐疑,感觉有点不靠谱。但在上线后往往出现效果是让自己的产品越显得冗余影响产品的功能重点,影响产品定位,甚至会流失掉一部分粉丝用户,那将得不偿失,非但不能提升产品业务指标而且还会让产品业务指标直线下降,出现这样的困局将是相当可怕的。在接下来几篇文章中,我将与大家一起讨论,如何去做好竞品分析。
在哪些场景下,需要去做竞品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梳理清楚第一个问题,在做竞品分析之前,我们是基于怎样的一个场景去做分析
1、计划做新产品
此场景在上文中已有提及,由内部人员或外部人员,在向我们提交了一份需求的时候,或者我们所负责的这条产品线上,因为基于用户的一些诉求、习惯的研究,产品经理自己心中产生了这样一个概念,等待着去验证。在这样的两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去做竞品分析,参考竞品不过是让我们的思路逻辑更加清晰,在做产品设计的时候效率变高。
2、对现有的产品做优化
产品已经上线,但里面的某个功能不好用,不常用,用户知道但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用户还不知道有这样一个功能的存在,基于这四种情况,我们需要去参考竞品,看竞品的用户界面,信息结构是怎么来排布的,结合定性发现问题,定量验证结果的方法来对产品做优化。
3、为超越竞争对手做分析
经过我们内部人员的反馈或者是用户、合作伙伴的反馈,没有反馈出我们某个功能不好用,用户体验不好,而我们整体跟竞争对手比不相上下,这样的情况会存在,但可能不多,往往也是一些比较小众的行业。基于这样一点,我们需要去对竞品做分析,如果在竞争对手的产品里面寻找不到突破口,我们可以从外部来考虑,比如从行业的发展趋势,去分析竞争对手的合作伙伴,去分析竞争对手的对手来寻找一些突破口。
4、跳槽换新工作
我们还会在准备跳槽换新工作的情况下,为向新公司证明自己的能力以及表示自己喜欢新公司的产品,有动力有激情可以将新公司的产品负责好,而选择去做竞品分析的以表达自己的诚意。这种分析往往要求逻辑严谨,思维方式面面俱到,你绝不能网上随便百度来一份文档,在原基础上改一改就可以了,如果被对方在网上搜到了原文,那可能会让自己显得十分尴尬。
5、竞标
因公司业务本身不达标,可能会选择跟其他公司竞标,通过这样一个方式拿下招标方的项目,在竞标的过程中自然也需要用到该项目的竞品分析,上文中我们提到了跳槽换工作所做的竞品分析,但这种情况下产品经理一个人在分析,而在竞标当中,则是产品经理和整个团队在一起做分析,以此来拿到该项目。
6、拿投资
这里我们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创业公司为拿到投资方的资金,在计划书中需要去做竞品分析,以此来表明自己的优势,第二种情况是面向个人创业,比如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或者在该行业已经拥有了资深的阅历,但困局因没有资金,而去写计划书做竞品分析而拿到投资方的资金来进行创业。
作者马珍毅,现居江苏无锡,是一家创业公司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经理,热衷于需求分析、产品设计,用户增长、商业分析,数据挖掘、项目管理、品牌战略、产品运营和市场营销。希望通过个人的知识分享能与更多的产品经理奋勉同行,共同成长!
本文首发于个人微信公众号产品精益讲堂(yichenxs),作者个人微信,yichenbz,个人网站需求分析研习社,QQ交流群:489899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