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不苟且,做到极致
——读《精进》有感(四)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根据需要出现的先后及强弱顺序,把需要归纳为五个基本的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其中,自我实现是最高等的需要。它是个体渴望充分实现自我价值、自我潜能得以发挥的需要。
那么如何培养你的才能,达成自我实现的需要?又如何成为独特的自己 呢?
首先来看看如何培养你的才能。
一个多才多艺的牛人,暗地里一定是个努力的、勤奋的人。所谓要想人前显贵,人后毕得遭罪。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其实努力本身就是一种才能,是需要有效策略的,而不是蛮干瞎干。作者说:“我们更应该思考到底怎样努力,采用什么样的策略来投入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应该怎样有效地启动、维持和优化对一件事情的投入。”
作者首先告诉我们:许多人奉行的木桶理论,其实是错的。木桶理论说的是一个木桶所能容纳的水量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它确实有一定道理。
绝不苟且,做到极致但是,木桶理论只适合团队,而不是个人,团队必须补短板,而个人必须有专长。
如果你没有一项出色的专长,又没有什么特殊的背景,那么就要把自己不多的资源,包括时间、精力、金钱乃至勇气聚拢起来,投入到训练专长上。作者总结了四种培养专长的方法:
第一,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才能。
心理学家卡罗尔发现,有些人坚信只要足够努力,自己就能变得更有能力,这种类型叫做“成长型心智”;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自己的能力是固定不变的,努力或不努力都不会产生什么改变,叫做“僵固型心智”。具有成长型心智的人,他们所取得的成就明显高于僵固型心智的人,也就是说相信自己能创造让自己成功的力量,通过努力一定变得更好。
那么,一个僵固型心智的人怎样才能变成一个成长型心智的人呢?作者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改变自己的语言习惯,把封闭性、绝对化的总结性评价改为开放式的、启发式提问。
听起来很复杂,事实上就是改变提问方式。比如不要说“我不擅长做这件事”,而是问“要做成这件事我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高”;不要说“这件事我做不好”,而是问“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把这件事搞定”;不要说“这件事我已经完成得很好了”,而是问“我怎样才能把这件事做得更好”;不要说“我肯定不会像他们那样做事情”,而是问“从他们身上我是否能学到些什么东西。”与其把眼光放在自己与他人的天赋差异上,不如放在自己如何努力并通过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加聪明、更有才能上。
第二,绝不苟且,做到极致。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电子时代,各种诱惑,纷至沓来。就拿手机来说,在方便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困扰。他撕扯着我们的注意力,难以保持专注。
那个著名的甩手游戏告诉我们:如果你能把一件事,哪怕是一件小事做到极致,你就可以超越他人,成为柏拉图。
“你终身中大局部的精神应该全部只放在一件事情上。把这一件事情做到极致,胜过你把一万件事做得平凡。”
绝不苟且,做到极致前不久,看到一篇名为“找他洗一次车收费5万......”的文章,深有感触。
说的是国外有一名叫Paul Dalton的男子,13岁从洗车学徒工做起,经过长达14年的据守与学习,最终,他把这一他人口中的“低端行业”做到了极致,在洗一次车耗时两个星期、收费五万的条件下,仍然有无数车主排队等候。
缘由是他无比专注地把这一件事做到了极致,被他洗过的车,都有一种涅槃重生的觉得。
so,靠着严苛的极致精神,严肃走心、成为追求极致精神的代表。
做到极致不需要你凡事追求完美。如果你能把一件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事做到完美,拿个99分,其他一般的事情拿七八十分就行了。要少而精,不要多而滥。
第三,设计必要难度的挑战。
由于人有惰性,所以在自主学习的时候,不自觉的就会选择难度低的知识或技能,也就是让自己停留在舒适区内。当你用简单容易的方式学到了一个新东西时,你的大脑会欺骗你,让你认为自己很好地掌握了新本领,实际上学习效果很低效。比如说健身,如果你不加量,锻炼强度不够,肌肉是得不到太多锻炼的。
作者在书里说:“设计有必要难度的挑战,关键在于不要满足于完成标准动作,这是照顾大多数人的基础水平,对于提升水平并无益处。” 绝不苟且,做到极致中国车手韩岳在全球车迷直播的镜头下,在德国纽博格林北环赛道完成了一项令人惊奇的挑战。他在这条长达20.832公里、拥有73个转弯、海拔落差高达300米、全球最长、最具挑战、被人称为绿色地狱的纽博格林北环赛道上,用45分钟完成了德国纽博格林赛道的首个特殊驾驶圈速纪录,将这个纪录永远的印在了纽博格林赛道的历史上,这条赛道也第一次有了一个中国赛车手的圈速纪录。
创造这项奇迹背后有很多故事,赛道世家为各位车迷讲述五个难点:赛道、天气、车辆、轮胎、体能。
行驶过程中韩岳的身体会靠在左车门,左脚承担起身体最重要的支撑平衡,但遇到需要制动减速的陡坡就需要放弃这个左脚支撑去踩踏没有助力的刹车踏板,不用右脚踩刹车的原因是每一次收加油动作都会造成车身剧烈抖动,而失去动力的制动行为是相当危险的,稍不留神就会造成严重后果。
可是,面对这些难度韩岳没有退缩,而是在困难面前,毫不畏惧,迎难而上,最终获得成功。
如果你总是一帆风顺,你就会待在自己的舒适区里出不来,潜能就无法被充分地激发,你需要一些挫折、失败或者高难度的挑战来刺激你提高才能。
第四,培养真正的兴趣。
有的人努力靠兴趣,热情一来,风风火火的开始,悄无声息的结束。还有的人靠意志力,天天默念坚持,但一件事在你心里只剩坚持,就像一道墙快到了,你在费力撑着,这个时刻你是痛苦的,哪里还能品到乐趣呢。在作者看来,不要把兴趣当成做事的先决条件,不是先有兴趣再努力做事,而是先努力做事,再在努力的过程中培养兴趣。
被动做事会让热情渐渐消退,正确的做法是不论有没有兴趣,先试着做起来,保持投入和专注的态度,反倒容易产生真正的兴趣,走得更远。
那么,如何成为独特的自己呢?
畅销书作家大冰说过:“大家都是俗人,但总有一些俗人俗得和你我不太一样。”作者也说:“成功是不可复制的,你要让自己变得独特起来。”
什么是独特呢?从概念上讲,一个人的独特意味着形象、个性、知识、经验、经历中的一项或者几项是别人无法复制、无法模仿的,它是你的立身资本。
在这个趋同的时代,保持独特有三个好处:
第一个好处是不被标签化,让你更开放更自由地发展。80后、90后、00后是根据出生年龄人为划分的标签人群,但每个标签下的人特点又不完全一样。当80后成为“油腻中年”,而摩拜单车的80后创始人胡玮炜却仍然做疯狂的事情,仅仅三年,她就把摩拜做成了火遍街头巷尾的共享单车。那些真正能够跑赢同龄人的人,都拥有专业、决心和格局,而这些都得益于他们的独特性。
保持独特第二个好处是,形成你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能让你避免低层次同质化的竞争,成为老板眼中不可或缺的人,比如一个女装设计师在这个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在于你做了多少年衣服,也不在于你多熟悉某个面料,而在于你的设计理念是否有自己独特的思想,这才是关键,如果你总在追赶流行,照搬别人的款式,你永远无法拥有自己的品牌力,迟早会因为新人入职而被淘汰。
保持独特的第三个好处是,形成对公众的影响力。提到淘宝就想到马云,提到格力就想到董明珠,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打造出了鲜明的个人品牌,给大众带来了新鲜的见解和启发,这也是他们通向成功的条件。
为了将来不后悔,你应该根据自己的内心需要,而不是外界的认同,做出独立的选择。如果你选择一件事,从中找了高峰体验,获得了内心满足感,而不是因为外在获得了尊重,获得了金钱,那就是你一直想做的,渴望成为的人。
当你不再盲目地追求社会认同,也开始主动做你认为酷的事以后,你就走上了因独特而成功的道路,
藉此我们知道,努力不是一味地用力,而是一种具有策略性的活动,可以不断学习和优化。在个人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你应该集中资源,投入发展自己的一项优势才能。
其次,我们知道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并且可以通过努力变得更优秀。为了让自己变得独特,你应该根据自己的内心需要而非别人的认同,来独立选择做一些你内心无比渴望的事情。
最后,认真想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有个原理你要记住,要利用自己的优势努力工作,通过跟人合作来平衡自己的劣势。保持专注,把自己能做的做到最好,并保持留意新的机会,这是让你终身受益的方法。不怕你没个性,就怕你为了得到别人认同,拼命去迎合别人,说别人喜欢听的话,做别人喜欢做的事,最后你不是被认同,而是被忽视。如果你找到了一条别人都还没走过的路,只要把这条路走完,你就赢了。可以想想,有什么是自己一直想做,但又由于阻挠,迫于压力和对现实妥协而迟迟没行动的事情呢,把太它拿出来,并持之以恒做到极致,也许这就是你没被挖掘到的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