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087号暖阳录共觅美好专题

一道无刻度直尺作图引发的思考

2022-06-01  本文已影响0人  感恩遇见0331

看《初中数学教与学》(2022第5期)时看到一道要求学生用无刻度的直尺作图的题目,很有意思。


从这道题中我所学到的东西:

1.尺规作图与无刻度直尺作图。

日常教学中,我们遇到最多的是尺规作图,尺规作图中的“尺”就是无刻度直尺。在初中阶段,学生们要用尺规作图,做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做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做一个角的角平分线,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作出三角形的内心和外心,还要会用尺规作图画三边是定长的三角形。原先学生还要会用尺规作图画一条线段的黄金分割点,现在的教材删除了这个要求。

相较于尺规作图,仅用无刻度直尺完成作图的试题,表现出工具更为弱化、思维含量更高的特点。此类试题融入更多的核心知识和理性思考,工具方便、操作简单,更能考察学生对几何知识的掌握与灵活运用,有利于考察学生思维的逻辑性、知识的关联性、能力的综合性等数学素养。

2.试题命制,反复推敲

这道题目是作者四易其稿,反复推敲而得,文章整体细致地呈现了命题的历程。古人写诗有“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的时候,如今写文章也要反复推敲,几易其稿。都说数学题有专门的题库,才知道一道好题也同样需要反复打磨和锤炼。

这道问题好在哪里?

好在它是有梯度的。题目设计的画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和高三个问题,第一问面向全体学生有效降低了难度第2问和第3问层层递进,贴近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大部分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整道题目前后连贯,逻辑一致,一以贯之,对学生聚焦图形结构,直观想象和逻辑推理的能力进行了充分的考察。试题的价值不能仅限于知识、能力的判定,更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和人的价值。

作者说“命题者要不断追求科学,命题突出数学本质,彰显数学核心素养,积极导向立德树人的课堂教学,同时让师生共同意识到试题就源于教材,来自课堂,着重考察通性通法和思维品质,而大量刷题作业是高耗低效的,为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做好命题评价方面的正确引领”。

3.寻找差距

前几天在一次线上教研活动中,老师们还提到过一些老师因为觉得尺规作图在考试时不考,因而在平时教学中就不重视,甚至不愿花费时间来手把手教学生。当时我还高高在上,觉得自己是舍得花时间和精力指导学生的那个用心的老师。看了这篇文章后,才知道自己比起这位命题人又差了好多。我们总要求学生要不断创新,可是如果我们自己都裹足不前,又如何指望学生能够创新。因此,还是要不断学习,通过期刊杂志和书籍拓宽视野,让自己站得更高,才能更好地教好学生。

试题是载体,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本质。在教学中要以学定教,顺学而教,通过分步适时的点拨加追问,激发学生经历主动关联调用相关核心知识,并将其整体化、经验化、结构化,理性构建基本图形来获取解决问题思路的全过程,体验感悟作法背后的“理”与“法”,潜移默化的达到深度学习,发展学生的发展性思维、几何直观、数学推理能力等数学素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