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力」主题阅读笔记

游戏化教学-12 |  把“不得不做”变成“喜欢做”

2023-08-11  本文已影响0人  好奇的表哥

怎样把“不得不做”变成“喜欢做”?这关系到学习从外驱向内驱的转变,很重要。

今天继续阅读《带团队一定要会玩游戏: 如何用游戏化思维管好新生代员工》第二章第五节,探究这个问题的答案。

在《完美激励》这本书中列举了人的七大追求。

本书提供了很多好用激励技巧
- 活动欲: 想要主动参与活动的需求。
- 占有欲: 感觉到自己对所做的事情负有责任。
- 权利欲: 对所做的事情,有自主决定的权利。
- 亲近欲: 对自己在活动中所担任的角色有认同感的归属感。
- 成就欲: 在做事情中能获得成就。
被认可欲: 也就是被别人赞赏、理解,自身的优点、贡献受到认可。

老师如果能从这七个方面入手,通过有趣的游戏化设置,将学生的这些追求转变为动力,那就能做到把“不得不做”变成“喜欢做”。具体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游戏化教学进行设计。

一、自主,也就是“我来决定完成哪道难题,我来决定怎样完成”。意思是,给学生自己选择学习任务和方法的机会,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得心应手的快乐。

二、能力,也就是“我做出来了”。学生完成一项任务时是能获得很大的快乐和满足的,所以老师应不时地为学生创造符合他们能力范围,并且有一定挑战的机会,以及支持他们去完成。例如,我每周给学生发布的限量版培优卷,“抢”到试卷并且顺利完成的学生,不仅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而且也能得到高额的经验值和同伴羡慕的眼光。

三、关系,也就是“我可以和同伴分享自己的成果”。认可和赞美会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当学生成功晋级,老师可以给该学生颁发徽章,而徽章带来的福利是可以分享的。例如帮助同学实现愿望。这样的奖励带来的不是嫉妒,而是人际关系的融洽,以及当事人的成就感和归属感。

四、可兑现的奖励,也就是“我很期待这一次的战利品”。可兑现的奖励就像游戏中玩家杀死怪物或敌人掉落战利品,都是有用的,能提高后续的战斗技能。老师承诺给学生的奖励,也应该是物质上或精神上可以兑现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