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分层走班的一点思考
01
分层走班之前,需要考虑的不是“术”的有效,而是“道”,出发点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尊重学生和保障学生的学习权利,是追求人的发展的教育。
分层走班的理论基础是,适性教育。意即,尊重差异,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
分层的意义,是尊重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上的差异。
学习基础是可以改变,能力是可以发展的。
02
分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学习。改变“接受能力快的吃不饱、接受能力慢的吃不消、中等的随波逐流”的课堂教学现状。
其次,是促使教师的备课更适切学生,理解、分析生情的学习基础、能力,更关注学生学习情感需求。
第三,改变学生学习生态。学生成为主体,学习内容有选择权,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学生自信心,扩大学生交往范围。
积极的鼓励与肯定,尽量挖掘学生潜能。
提高教学效能,分层教学的基本原则,是服务、支持,让更多学生发展得更好,而不是为了选拔,为了应试教育的目的。
所以,分层教学,是按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学习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研究、评价方式的改变进行教学的过程。
03
分层教学带来的挑战:
*德育与教学的互相支持。
*班主任与学科教师的互动。
*课程重构与教学方法选择。
*学案和分层练习设计。
*分层标准的确定。
*师生学习互动与情感互动。
*评价上的校本分层考试,让每个孩子都在努力着,感受变化的喜悦。
分两层(A、B)
分三层(A、B、C)
分四层(A、B、C、D)
04
案例分析:
分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最不会上课的班级,是在B、C班,因为最考验老师对学生是如何学习的理解和研究。
以数学,平移为例。
教师的课堂,一直是以讲授为主,缺乏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我总结。
例题的选择上,还是不够适合学生,表现在题目太多。其次,学生学习盲点未能及时发现。
因此,备课还是要备学生,练习设计要准备充分,例题、即时练习以及课后习题的选择,非常考验教师队伍的集体研讨有效性。
B、C层一定要慢、再慢一点,多一重体验、探究。
初中的数学,第一印象特别重要,要求深刻、清晰,绝对不能似是而非、模糊不清。不能把新课当复习课,第一时间追加难题。否则造成的结果是,复习的时候需要花三倍的努力和时间去完成一些知识点的接受。
是学生主动探究学会的,还是教师讲会的,这里面有很大差异。
B、C更讲究课堂气氛、讲究鼓励、讲究学习方法的再三强调、指导。
今天再次发现,教师对B、C层次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强调不够!听课习惯、笔记习惯、书写习惯等,驯养不足。
佐藤学强调:
“21世纪的学校与作为学习专家的教师”
质量与平等的同时追求
“程序型”(阶段型=习得与巩固)课程(目标 建成 评价)
转变为
“项目型”(登山型=思考与探究)课程(主题 探究 表现)
协同学习
05
课堂教学的再分析
图片绘自微澜,《学会教学》我们的课堂,无论是否分层,需要理解的还是,在小初阶段,必须重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式的选择,并有意识去研究这样的教学意义何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沟通、学会积极情感。
需知:孩子学方法更难、在学习中学会生活更是必须!
德育,是分层教学的重要保障。
是人心,决定了教学行为的选择。
* 这是原创文章,引用请注明出处。争取每天更新。涉及的内容根据工作需要、兴趣爱好、情绪情感而定。如果你觉得我的分享对你有用,欢迎点赞、转发、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