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中雯城-分享馆

应急事件需要系统化看待(12):基于微创新的应对方案下沉

2022-02-17  本文已影响0人  Meta烟中雯城

大家好!

在前两篇文章中,我针对底层思维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而从今天开始,我将进入另一个相关主题,也就是微创新。

与底层思维的提升一样,这是第三次信息传递的重要成果之一。

在对微创新进行展开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另一种创新,也就是变革型创新。

微创新与变革型创新

我们知道,创新是一个好东西,任何企业和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各种创新,创新能给我们带来发展与进化,也能带来生机与活力。

说得远一点,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也是需要通过创新来实现的。

创新就是要打破现有的思维框架,使我们向着更高的层级迈进,无论是企业还是社会都需要创新的加持,实现升维。

创新也有不同的“程度”,或者说有不同的覆盖广度和深度。程度不同,其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有些创新是在现有的基础上所做的“局部创新”,这其实就是微创新。

在微创新的框架内,我们可以将系统的某一部分,或是任务的某一环节进行适当优化,从而带来更好的结果。

有时候这样的优化就像微创手术一般,能够让我们以最小的代价解决问题,其中所涉及的变动成本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甚至连细节变化也是悄无声息的;

而有些创新则是一种对过去的全盘“推翻”或是“否定”,是一种人为作用下的快速“进化”,也是对过去的一种“裂变”。

这样的创新是一种更为深入而彻底的创新。

触发这些创新的,可能是更为先进的技术,也可能是更为实用的理念,更可能是来自于目标市场与客户的全新需求,这些都将会代替掉那些早已不合时宜的东西,实现一种真正的变革。

这是一种升维,也是一种“变革型创新”。

在应急场景下,“变革型创新”和“微创新”两者都是存在的。不过,对于一线工作人员而言,最容易实现的主要还是“微创新”,而非“变革型创新”。

变革型创新更多存在于顶层设计中,比如高层决策者出于战略和发展的需要,引入一种或多种划时代技术和理念,通过最优组合,形成各种更为高维的整体方案和架构,最后再自上而下进行推广和执行。

在这些技术和方案的赋能之下,对于应急事件的应对态势也将彻底改变。这样的应对态势其实也有点类似于安全领域的攻-防态势,但比后者更为柔和。

安全领域的攻-防是一种双方都在进化的竞争态势。具体表现为:

各种网络攻击手段在不断进化,而与此同时,相应的防范手段也需要随之进化,否则很容易被攻击者所攻破;

而反过来,随着防范手段的不断进化,攻击者的成功概率会变得越来越小,因此他们会更多地去谋求更高维的手段,设计出更多更有效的攻击策略。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相互进化的循环圈,这和大自然中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为生存而做的进化如出一辙。

与安全领域的攻-防相比,虽然应急事件有点类似,但其本质上还是有着很大的不同,因为“其攻守之势异也”。

应急事件的应对方法是向着更具针对性、效率更高的方向发展,同时在技术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很多应急事件本身也会消亡或是弱化。

在这两者的共同协力下,应急事件的应对会逐渐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变革型创新也会让我们在应急事件的应对上有了更好的选择,或者说,在现有的可选方案中,无论选择怎样的方案,其实都有了更为强大的“帮手”,比如基于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监控手段、更为彻底而多元的数据分析等。

虽然变革型创新是一种彻底的革新,能够使问题得以彻底解决,但却是可遇不可求的。而与之不同的是,微创新无处不在,也更容易实现良好的落地。

作为一线工作人员,我们需要的是更为现实的“微创新”手段。

微创新的支撑

当一线工作人员通过应对手册的学习与培训的严格实践之后,可以认为微创新的基础条件已经达到。

这个时候,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像刚刚学会飞翔的雏鸟一般,期盼着真正的翱翔,期盼着自己能够独当一面,在蔚蓝色的广阔天空中展翅高飞。

而具体如何飞翔,如何成就高超的飞翔技艺,并最终在这个世界生存下来,这就是需要看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后天发展了。

事实上,自然界本身就符合不断进化的规律,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有些进化会是一种残酷的“抹平”,我们只能从种群的化石中发现其曾经生存过的蛛丝马迹;而有些进化则是缓慢且无害的,是一种应对环境变化的适度调整。

在这些进化中,自然界的微创新无处不在,无论是动物、植物还是基因本身,都在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进行及时或适时调整,让自己或种群能够不惧外部世界的变化,最终成功延续下来,这其实就是各种微创新累积的结果。

我们再回到职场中来。

类似的微创新发生在各领域、各职能中,只要我们有心,任何地方都可以做到微创新。

无论是我们完成一件事的方法和流程,还是一段代码、一段文章,这些都能打破常规,在一定程度上融入微创新,带来更多升维式的提升。

虽然微创新无处不在,但只有在我们拥有发现灵感的慧眼时,才能真正实现微创新,这就需要我们打好扎实的基础。

只有基础足够扎实,足够接近于事物的本质和客观发展规律时,才能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做好微创新。

如果我们没有良好的基础作为支撑的话,我们是无法实现真正的微创新的,我们所认为的“优化”也有可能变成“差化”。

在这其中,无论是理论知识的缺乏,还是实践操作的不足,都会使我们量变积累的不足,从而难以转变为真正的质变。

肚子里空空如也,自然无法做到融会贯通,也无法拥有更具全局观的系统思维,而这两者又是实现微创新的重要基础。

因此,实现微创新的前提一定是做好前三次信息传递的基础工作。

只有在掌握了足够的经验和知识,并在底层思维上实现极大提升的前提下,我们才能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微创新能力,在应急事件的应对上提出更多好的见解和方案,实现应对方案上的无限进化。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