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育儿宝典今天如何做教师

你的大脑,是不是该杀杀病毒了?(读书笔记)

2018-06-29  本文已影响18人  161f09651b9e

    在《东吴相对论,量子学中的智慧》这一期节目里,两位主持人告诉我们:

  很多人喜欢把东西存在电脑桌面上,存满之后,你会发现开启电脑要花费很长时间。有些时候那种隐形窗口打开了,你自己都知道,所以电脑运行起来就非常慢。佛教,还有很多东方的哲学里都讲静坐。静坐,实际上有点像给我们的大脑,给我们的内心清理垃圾的一个过程。我们的大脑一天当中动的念头,心理学家统计过,有六万多个,其中95%以上是毫无用处的念头。就是说,你的大脑由于你管理不善,开了太多的窗口。最后你发现一天下来,什么事情都没干,而你消耗了巨大的能量,还觉得特别累。这叫无所事事的忙碌。我们的大脑如果陷入这种状态,那你就该查杀一下病毒了。如果电脑运行很慢,我们马上就会杀毒或者重装一下系统。对于大脑,我们从来没有这么想过,我们给自己的大脑重装一遍系统了吗?我们杀过病毒了吗?没有,我们大脑中存在着大量这样的病毒,实际上是你启动的频率太高,指向性又不强,睁开眼睛,这些都启动了。就像一个坏了的收音机,同时收到很多台的时候,你能听到什么东西?

  我希望,无论教师还是家长,如果经常觉得时间不够用,觉得活得特别累,那你就要考虑一下,是不是自己的大脑该杀毒了。很多人遇到这种情况总是单向思考,想从外部获得时间,比如希望上级给减负啊,希望孩子更省心啊,或者自己加班加点啊,等等,很少往自己头脑考虑,只知道向外挖潜,不知向内挖潜,只想做加法,不想做减法。虽然这种思路也有道理,但毕竟这是“一条腿走路”,而且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总是显得没底气,这等于把自己命运交给别人掌握了。所以我给教师讲课时,常常建议他们在节约时间上下功夫。比如上课,人家讲40分钟,我用20分钟讲完了,剩下的时间干什么,我就能做主了。其实做到这一点不算太困难,只要下功夫把一些废话砍掉(清除病毒)就行了,可惜许多教师不去做,他宁可每天怨气连天,这你就很难帮助他了,所谓“天助自助者”,就是这个意思。人活在世上,不但要学会“想”一些事情,更要学会“不想”一些事情,后者常常比前者更重要,但学校里谁教这个?学校只会加压加压在加压,鼓劲鼓劲再鼓劲。只要你做出一副拼命学习的样子,你浪费多少时间都没人在意的,直到教师或学生的大脑“死机”了。才会有人注意,所以一个人必须从小学会自我保护。要经常提醒自己,我们的大脑每时每刻都在生产垃圾,谁有这个意识,谁就会有出息。哪怕你把那95%的无用念头减少到75%,你也就节约除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此你不可能没有成绩,不但有成绩,而且你会活的更轻松,更快乐。这个道理,讲给孩子听,他会终身受益。

  读后感:在当前这个信息爆发的时代,我们可以随时接受到大量的信息,那么如何从中筛选有用的信息,过滤掉无用的信息,也是需要我们有辨别的能力。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约我们的时间和精力,给我们的大脑减减负担,不然就会发生大脑短路,膨胀,发蒙了。

    而这种能力的养成,可能还是需要建立在长期的学习,积累,总结,提炼的过程之中。去伪存真,善于提纲挈领,把握住要点和精华。

  当然文中所谈的重点不在于此,说的是由于我们的大脑的特点,一般是很难停下来思考的,当然会产生很多垃圾信息和念头。这样的积累过多了,不及时的清理,就会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所以有时候做做消耗体力的事情,其实也是一种休息了,闲暇的时间用于胡思乱想,那就得不偿失,如果是去反思,探究,计划等等,那么就是有益得了。

  但是话又说回来,一般的人确实不太容易把精力和焦点完全充分利用起来,完全一点浪费都没有,这点我估计即使是那些大家也很难做到。不过那些著名人物的成功一般与他们的专注是分不开的,他们可以集中精力来从事自己喜欢或擅长的区域,长此以往就会取得不断的进步。而我们普通人的差别就在于,很多时候按部就班的完成一些必做的功课而已,也有很多杂七杂八的事情,当然你也不会像他们那样有这样,那样的机会去追逐梦想吧。

  其实回想我们的学生时代,在应试教育为主题的前提下,还真没有多少时间来遐想。在一定程度上还真是充实的,有课余时间用于娱乐。其实也没有觉得有多少时间的浪费,只是我们需要警惕的是,我们的这种充实到底有多大的意义和价值,是否有益于我们自身的成长。我们作为家长和教师需要去帮助孩子审视他所接受的信息和知识,还有所做的事情中,有没有那种无效和多余的,尽量充分的利用有限的时间来。即使能挤出更多的时间来用于玩耍和锻炼也是有好处的。

  今天重温了《天骄之殇》中的几位特别的大学校长。一位是刘道玉,原武汉大学的校长,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担纲武大校长。敢于打破常规,改革体制,锐意进取。在他在位的几年时间,让武大迅速的成为全国著名的大学,也培养出相当一批英年才俊,当时的自由的学术氛围成了一段令人羡慕的佳话。可惜由于种种原因,半途被免职。但是这位耿直的校长还是一直专注于教育事业,对于教育的现状十分的清醒,有很多论著来提出对于教育现状的分析和讨论。

  第二位是朱清时,主要的影响是在振动一时的南方科大的建立伊始,自主招生,办学。走完全不同于其他一般大学的路子,注重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可惜的是,还是半途而废,没有能继续走下去。

  第三位是杨福家,宁波诺丁汉大学的校长。这个学校算是比较另类的学校了,算是中英联合办学吧,大学的课程主要是有英方本校来负责,可以说是英式大学教育的模式了。学生还可以去英国本校学习。而我的印象中媒体对于这所学校的报道不太多,知名度还不太够。也许也是有意为之吧,毕竟这种与众不同的学校不太为世人所接受吧。不过我还是比较向往这样的大学教育的。

从本书采访三位校长的的观点来说,总体来看,对于当前的教育还是不太满意的,过于重分数,轻能力,却创新意识等等,这些诟病很多人都耳闻能详了。而且都提出了改革的看法,但是估摸着也是难以实施的,观念,意识,还有利益的纠纷,政体的稳定等等都制约了高校的改革发展。

也就是说,还是有相当一批有情怀和见识的高级知识分子是十分清醒的,也在努力去呼吁和建议的。只是保守的势力还是太过于强大了,一时半会还是只能按部就班的徐徐为之了。

看来不光是个人,就算是整体意识中的那些恶意病毒,也应该到了查杀的时候了,总不能等到崩溃以后,再来个系统重装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