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张文质写作数学小天地

《种子课》心得体会3

2019-01-12  本文已影响1人  水中的月亮

“数学阅读者”0004  李芮丽 第三天

2019年1月9日 星期三

(1)读原文:数学教学,我们缺在哪里/数学素养之数感与数感发展2

(2)写心得:  刚走上讲台上课时总是会出现两个状况,一是让学生讨论交流时候,学生看似热热闹闹,互相讨论说个不停,但交流的时候总是没话说,或者就是重复课本上的,有的有自己的想法也是极个别几个思维活跃的孩子说的,大多数孩子感觉是没有实效,流于形式。二是教一段时间之后班里会出现两极分化,好的孩子越来越好,不好的孩子越来越差。当时我们校长说,那是因为我是新老师,新老师一般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后来随着教育实践的次数增多,我小组合作时总是会出示具体的操作要求和需要思考的问题,课堂上和课后更加关注学困生,情况似乎有些好转,但是似乎还是没有从根子上解决。今天读了作者以《生活中的负数》为例讲的数学教学,我们缺在哪里,我好像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我把老教师课堂上不断重复加强基础知识的时间用来讨论探究,但实际上由于自己设计不到位,对数学思想对数学隐形知识的挖掘不够,所以所谓的合作交流也变成了假合作,假讨论,自然是一种假性学习。知识的冰山模型对数学同样适用,我们在数学课上给孩子传递的知识也包括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我们平时课堂上关注的大多数是显性知识,因为有具体的知识点,也有具体的考察点,所以我们容易重视,老师讲,学生练,通过检测还能看出孩子到底学会了没有,分数高就说明学的好,分数低就说明学的不好。今天再回头思考,检测分数只能说明学生对这个具体知识点掌握了没有,但是并不能说明这个学生学会了没有,更不能考的不好就说明这个学生数学学的不好。数学中的隐形知识其实就是数感,数学素养,这是比显性知识更为重要的一种知识,而且这种知识不是学生自主阅读,老师讲解就能学会的。这就提到了经历和体验。作者指出,学生对隐形知识的可接受方法是体验——在经历中体验,或许这就是我们的探究活动吧,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从而去思考交流感悟这种数学学习,渗透数学思想,这或许就是一流的教师!种子课,就是这样既有数学知识技能又有数学思想数学味道的课,这就是种子课生长的力量吧!

作为数学老师,天天和学生说数感的重要性,但是今天才系统了解了数感,梳理如下,培养数感的基础是学生的数数,数感之一是数字(20以内数的认识),位值(百千数的认识,满十进一),数级(大数的认识,数级)在小学一二三四年级完成。数感之二去计数单位从“1”到“0.1”,学生开始从整数走近小数分数。数感之三是从精确的一个“点”到近似的一条“线”,也就是求近似数的拓展。数感之四是聪确定的数到可能的数,学会总字母表示数。数感之五是从数的绝对性到数的相对性,负数的出现让数感更加丰富,数感不只是一个数,一个计数单位,一种可能,一种多少,更是一种状态!

(3)尽己责:2

(4)不抱怨:2

(5)不说谎:2

总计:10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