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提倡碎片化阅读
读《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有感
为什么不提倡碎片化阅读其实,刚开始我并不觉得碎片化阅读有什么不好,比如我们经常翻看手机微信里的文章,甚至我曾经也很天真地认为,看微信文章怎么了?是不是他们OUT了呢?我觉得看手机上的文章,也可以学到东西,我并不反感碎片化阅读,甚至觉得这也是一种学习方式。
但是现在,我慢慢改变了自己的想法,我觉得,我错了。
碎片化阅读并不能帮助我们学习。
最近一直在研读《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发现真的想要掌握一些知识,它一定是有逻辑联系的,有前后因果关系,打个比方说,真正的学习,最起码应该是一个知识串,而不是说我掌握了某个知识点,就学到了知识。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智慧是一种组织得很好的知识体系。碎片化的孤立的知识是没有价值的。
学者鲍鹏山也曾指出:“当知识不成体系时,它是无用的,只是碎片。举个例子,曾有一家报社搞国学知识竞赛,其中有一道题目问:中国历史上哪一个时代的宦官是可以娶妻的?这是非常严肃的知识。如果你专门研究宦官,把他们的生存状况、心理状态以及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影响、作用都搞明白,你将会成为一名了不起的专家。可是,假如你的主要精力不在此,这样的知识碎片,对你一点用处也没有。”
是的,越长大越觉得时间特别宝贵,因为每天我们都会有很多想要做、却没有时间去做的事情,但是我们没有忘记学习,于是很多人开始坚持听书,我也参加了一个活动,就是每天坚持在手机上听书二十多分钟,因为每天主播讲解一本书的时间就是二十多分钟。你可以想象,厚厚的一本书,仅仅被压缩成二十几分钟就讲完了,你想从里面学到什么?碎片化的学习吗?想法很好!可是效果呢?仅仅了解了一个大概,而且你发现你只是在听,很少去思考。
你会不会认为我们了解的越多就越有文化?这是一个细思极恐的问题。因为太多的碎片化阅读被我们认为就是学习,被我们认为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但其实很少很少,而且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如果你真的想要学习,就拿出纸和笔,拿出书,在书上圈圈点点、写写划划,通过深入的阅读和思考,生成自己的智慧,这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学习。
书中强调:长期接受碎片化信息,容易使人们养成用孤立的眼光去看问题的习惯,最终会弱化人们对复杂事物的思考能力。要记住,即使你拿回无数粒知识的沙砾,也只能聚成一片沙漠而已,而人们爱看的,是沙砾集合成的金字塔——有组织的知识才有核心竞争力。
如果这段话你不太好理解的话,那我就用自己的话再来解释一下,碎片化知识就是那些毫无联系的知识点,看似你什么都懂了一点,但其实什么都不懂,千万不要觉得你通过手机阅读、网上阅读,获得了新东西,就觉得自己收获很大,但其实这些碎片化的知识除了占用了你宝贵的时间之外,毫无用处,长时间的碎片化阅读,也会让你的思考能力下降,看问题比较单一化,不能够全面地看问题、分析问题,当然也不能生成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