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故我在——松山湖第二小学岗前培训心得体会专辑

(7-15)前行的力量

2019-07-16  本文已影响0人  张伟娜1221

7月15日,全课程第二日培训。

这一天,从理论转向实操,程丽华、李虹霞等三位老师带领我们从目标解读到教材分析再到实际操练让全课程的理念落在每一天、每一节,每一个绘本、甚至每一句过渡语的教学设计之中。两天来的培训,让我对全程既有整体认知,又有深入肌理的细节体会,“全课程”三个字也渐渐清晰起来。

全课程与部编教材是何关系

(7-15)前行的力量

通过梳理,我发现全课程更注重“观念塑造,能力提升”,相比单篇课文教学的国家教材来说立意更高远,更贴近学习的本质:“与生活链接,与学生自身连结”,用更多的精力,更多的课时去实践全课程。

在专家的细致解读之中,我却依然有些不解之处:

1.课时结构

部编本教材是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统一的单元组织结构,并非仅仅为知识训练,技能获取,若将部编本教材的目标定位仅仅指向知识技能的学习,把课文当做阅读训练的材料,用2周完成,是否偏颇?

2.写字落实

针对知识训练,一年级上册要求会写的字100个,会认的字300个。全课程读本1和2中要求会写的字共139个,会认的字373个。显然全课程的要求会更高,也包含了大部分部编教材所规定的识字写字。

教过一年级的老师都知道,这一个学期要会写拼音,还要会写100多个生字、词语,其实书写任务还是挺重的,规范的握笔姿势训练,书写训练,巩固所学,会写知义,这些在课程中如何扎实落实?

3.课外阅读评价

全课程非常重视课外阅读,每学年4个读本共读正是体现。我的疑问是,如何检测与评价?

前行的力量

因为没有深入了解,所以有疑问,带着疑问❓继续前行,我想,疑问也一定是前行的力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