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年味||回不去的柔软时光
常常听说过:“年越来越淡了,越长大越觉得没意思了”。此刻,我竟然在想:那么,又是什么给我们这样的感觉呢?
也许,是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吧,又或者是我们追求的东西多样化了,方向也有所不同了吧,又或者是距离地越来越远了吧。
是呀,原因可以千千万种,可是总有一种是阻滞了方向的动力。当我听说儿时的年味,一看标题泛指儿童时代的过年,对于生于80后的我,又是从小生长在农村。
印象的过年,小时候对过年很是期待的是有新衣服穿和有压岁钱收,还有很多的零食一起。可是,话到嘴边,居然没什么印象深刻的童年印象,这是在闹哪出戏呀?
小时候,奶奶去世的早,从小爸爸妈妈独立带大我们,到了除夕那天,除了准备一些拜祭祖先的东西,比如虾枣,萝卜糕等等,那时候就我和弟弟还小,也经常被安排在楼下看下店面,当当“小老板”的滋味,要说这个任务,对于小时候的我,也是很是乐意的事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幸小有成就地实现了当年地“小老板”的梦想。就算一有空下来,总是习惯独自的时候,却面对不了外面的喧闹,也常常忘记了要常回家看看的念头。所以说,时间是筛子,也总是让我们在失去的路上慢慢地学习成长。
小时候,我们一到放假时间,这边邻居走走,那边邻居走走,还可以一起玩游戏。后来,搬了新家,隔壁很多人都基本大门紧闭着,也甚少主动联系,大部分时间你做你家事情,我做我家事情,也并没有小时候那般自由快乐。
也许,长大后的我们,思想变了,对于主动这件事情变得尴尬了,总觉得不好意思,现在想来,我们所认为的年味淡了,大概都是出自自身的问题,又或者是网络发展的太快,总总觉得手机能做到的,再凭嘴巴说出来的东西显得不好意思了,也就不愿意去尝试了。
也许就像那天在一趟开往工业园区的47号车厢里,电视里突然播放起《常回家看看》这首歌,那一刻突然有点不自在了。有的时候,才意识到什么是恐归族。作为80后,孑然一身,回到家乡,就算约见同学,大家都在讨论家庭的时候,面临着话题不一的时候,肯定避免不了的是尴尬。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又是多少游子无奈的心声,更何况是这个中国人隆重的春节呢。
春节,本身是一件喜庆的事情,在儿时,也是件值得期盼而幸福的事情。长大的我们,面对爱情、工作、家庭的压力,却总是在强颜欢笑。是呀,想想老去的父母,想想他们渴望相见的眼神,想想过去我们还在家里依赖的时候,那时候的甜蜜和无忧无虑,想想现在为了留住时间的柔软,拼了命坐在电脑前码字的自己。
我们要的不就是一个安全感,可是长大后的我们却总是带着诸多的借口一次又一次地推了父母的请求。也许我们总想独立,也想自由,却总是忘记了他们生在没有网络的时代,很多事情并没有能适应的时候,他们也多么渴望我们去用心教会他们控制好时间,致使晚年的他们也学会利用网络丰富自己的机会。
在父母的眼中,我们永远是小孩,他们渴望我们常伴左右,可是现实总是事与愿违地要安排分离的场面。所以,人生有很多的无奈,长大的我们,也总在为自己的生活而努力。哪怕,这一刻我们是咬着牙在过,也不敢在父母面前露出让他们担心的笑容,我才意识到了:原来,这就是让我们越走越远的是距离,不管感情,还是亲情,没有主动,没有维护,总归淡化,此刻,我相信了你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