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笔记(97)《造局者》引领时代者,属于正在解决未来的问题
阅读笔记(97)《造局者》引领时代者,属于正在解决未来的问题
一般的管理者,看到问题解决问题;
优秀的管理者,解决现在的潜在问题;
顶尖的管理者,佈局未来将到来的问题。
上述的三条,是过去在读管理大师杜拉克(Peter Drucker)所收穫到的感悟。
对应到这时代裡,能够创造未来局势的人,往往也只属于顶尖管理者的思维。
这也就是所谓的「造局者(Framers)」。
《造局者:思考框架的威力》原作书名Framers,中文翻译「造局者」。阅读完后,会对这选用这词感到佩服,因为翻译的概念很精准。
因为引领时代的底层逻辑,除了表面上的硬体技术,更关键的,来自底层的思维逻辑。
【1】开创新局:ASML王座,EUV光刻机
每一个时代都有符合时代的思维模式。造局,则是对未来世界的设计。
用既有的成果来解决未来,只会得到落后的产能。
如同光刻机技术的演进,如果没有进入到EUV极紫外光刻的应用,晶片技术就会被锁死在7奈米,也就无法再造摩尔定律的奇蹟。
1997年由英特尔和牵头的美国能源部,联合摩托罗拉、AMD、IBM,以及美国三大国家实验室,多家半导体厂,组成的EUV LLC联盟,研究下世代的光刻机。
这项研究,是对物理学、材料学、精密製造等多领域的参与,历经多年研究,六年的理论验证,实际研发製造十年只造出一台样机。
为了让有足够经费,负担长期的製造成本,ASML与英特尔、台积电、三星来投资到计画,并获取优先提货权,最终在2015年製造出可量产的EUV光刻机。
回过头来看,上世纪的光刻机市场,原本由日本的尼康和佳能称霸天下,现在到EUV光刻机,基本由荷兰ASML一家独大。
在半导体产业,技术一旦落后,就很容易被赶超,甚至被抛出市场之外。
局的领先,来自对未来事先预见。
但要想突破现状,就不能以常规的打法来进攻,必须出其不意。因为用原有的做法,只会走向相同的结果。
能否判断是否有在造局,就来自:
「你在解决过去的问题,还是在解决未来的问题。」
【2】经验的侷限:变量因子,适应未来的首要条件
每个人成长的经验,会不断塑造自己的思维框架。
当环境只有一百年一个变化时,经验所积累的思维框架,能够让一个人使用终身。
因为环境变化不大,行为与经验属于正向关性。也就是你成一件事情的经验总结,往往能够被传承下来,因为这份经验是成功的结果。
反之,当环境变动大,十年的时间,外部环境的各种条件与因素,都已经跟十年前不同。
这时再用既有的经验,去解决新环境的问题,就会出现不适应,或是说「无效」的结果。
这也是为什麽小范围的成功经验,已经很难作为借镜。
主要原因在于,能够总结出来的观点,往往在下一秒就会因为环境条件的变化,出现不适应的结果。
但这也只是一种极端的例子,可是不能否定环境变化的变量因子。
这个时代,应对变化最有效的方式,来自不只用一招打天下。
【3】培养造局者的底层逻辑:从「破框」到「相容」
思考框架,则是每个人对未来世界的想像,当思考框架只有一种,看到的未来也就只有一种。
与此相对,有十种思考框架,彼此之间又能保持弹性与碰撞,如同二十世纪美国杰出作家,菲茨杰拉德(Fitzgerald)有一句非常耐人寻味的话:
「检验一流智力的标准,就看你的头脑中,能否同时存在两种相反的想法,还能维持正常的行动。」
最终这十种思考框架所产生的未来图景,就不会只有十种。
造局者的影响力,就是能够塑造对未来的景致。
但是这种能力,必须要符合两种条件:
第一,正反相容:如同前面的话,相反的观点,都能作为你行动的依据。
第二,破框能力:要做到第一点的条件,就需要具备第二点的能力。
破框,在于把自己的经验给屏蔽,让自己不受过往的经验束缚,用全新的心态来学习。
这两项条件,也就是造局者的基本素养,以此为基础,才会真正理解《造局者》裡面所谈到面对未来的关键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