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霞人,共熬一锅美味“石头汤”
在“明霞教师成长联盟高峰论坛”的班主任分论坛上,听到了六位老师的精彩故事,感触留存至今。
有这样的一些感受,记录于此,与大家分享,请大家指正:
1.我们可能是班主任,也可能只是学科老师,但我们都是老师;我们无论教哪个学科,学科知识都是我们育人的载体,都如同明霞老师所说的那样:“我不是生物老师,我是用生物来教的老师。”当我们都有着当老师的一份初心,无论经验丰富与否,都会有自己的精彩。如同邵晨晨老师的班级被多方报道,如同刘静老师的班级在歌声中蜕变,如郑德杰老师的学生自主性的提高,如郑圆圆老师组织的小组学习共同体、家长成长共同体带来的成效,李杏老师的“与众不同”的教室,肖妹芳老师的高效小组合作模式……
2.李杏老师给我们带来了“石头汤”的温馨故事,几个和尚,一口锅,一些清水,几块石头,因为村民们被启发和感召,学会了分享,而熬制出了一锅美味的汤。
如她所说,明霞教师成长联盟的朋友们便在共熬一锅石头汤。我们付出、分享、学习、成长。更好的成长需要更强的学习力,最好的学习力就是行动起来。如何行动?可以看看老师们的故事里有哪些可以借鉴之处。
3.老师们的故事里,都有着清晰的治班策略,如李杏老师的整体阐述就是一个标准的好的治班策略的模板。一个好的治班策略一定有一个清晰的治班理念,如邵晨晨老师的“书香浸润灵魂,文化滋养个性”,更妙的是,邵老师的这个治班理念是从学校的文化中生长出来的。在学校整体文化的浸润下生长出来的治班理念,更有氛围,更容易实现。
在治班理念的指导下,在学生、家长、班级整体情况的分析下,老师们都有明确的治班目标。如:培养“诚信、善良、乐学、阳光”的孩子,培养“阳光、健康、快乐、向上”的班级……而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则需要具体的治班措施。我们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富有创意的做法。为了使我们的经验更有借鉴意义,帮助到别人,我的建议是,在阐述时可以围绕一个主题,一个主线,说清楚我们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么做,这么做有什么好的效果,这样的分享可能会更清晰,更易于听者抓到重点。
4.听到郑德杰老师的分享,他的细致全面的班级制度让我很佩服。也让我想到前些天看《曾国藩传》中写道,曾国藩创建湘军成功,其秘诀之一是别人在用道德来管理军队时,他已经在用制度来管理了。这一法则用于班级管理也是很有效的,当学生清楚他在集体中的行为规范,不仅更易于管理,还更能给孩子们安全感。当我们看到孩子们把头依偎在郑老师旁,打郑老师屁股时,这份融洽也许有部分就来自于他的制度建设这一基础。
5.听到刘静老师“萌发-探索-心得”的历程,听到她讲到自己的成长故事。我在想,我们之所以成长为现在这样的老师,其实与我们的童年记忆,与我们的青年求学经历都是有关的。追溯过往,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好的老师,什么又是不好的。因此,当我们成长为一名老师的时候,我们的过去会不断提醒着自己,提醒自己怎样可以成为一名好老师。
6.郑圆圆老师的分享简洁明了,措施很有条理,真想有机会再细细听下去。
肖妹芳老师对小组合作研究的很细致,如果再加以相应的理论支持,就是一个极好的范文了。
很幸运,有这么多精彩的故事可以被分享,给我们思考和启发。
期待下一次,我们会听到更多故事,再次品尝到美味的“石头汤”。
不,不在下一次,就在平常,让我们一起分享,一起成长吧!
再次谢谢乌海十二中李杏老师带来的“石头汤”的温暖故事.
明霞人,共熬一锅美味“石头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