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大本营:自由,平等,友爱。 教海文荟社会热点

如何脱颖而出?留学女博士送你3条宝贵经验

2021-01-09  本文已影响0人  要瘦的孙小米

王小波说:我呀,坚信每一个人看到的世界都不该是眼前的世界。

桑晓晔(笔名:乖乖狼)就是凭借这样的信念,不断更新眼前的世界:从内蒙古包头到南京,再到英国伦敦,接着又到了加拿大的魁北克。

这种不断出走是一种「成长自觉」——清楚自己的位置和能力,不断增强自己的本领,不断突破眼前的小天地,争取去到更宽广的世界。

1、对自己狠一点,

让胆量跟上灵魂

桑晓晔最近获奖了。

身为乳腺癌与内分泌领域博士的她,拿到了写作领域的第一个奖项——剽悍晨读写作特训班内测期第一名。

对于桑晓晔来说,这个奖项是一个小小的里程碑,意味着她离自己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她的野心有些大,她说:“我的理想是通过写作,链接和影响更多的人,找到可以一起做事的靠谱伙伴,共同经营一些好的教育项目,帮助更多孩子实现自己的梦想。

“帮助年轻人实现梦想是一件很值得去做,而且很有意义的事。结合我的个人经历和专业技能,我觉得自己可以在留学咨询及申请文书,科技论文写作培训,雅思考试培训,签证办理以及寻找国外长期住宿方面助年轻人一臂之力。”

当下的桑晓晔,有一种后天习得的淡定,这种淡定一是来自于她特知道自己要什么,然后勇往直前,不达目标决不放弃;二是特别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慷慨地活在当下,就像作家阿尔贝加缪所说:对未来最大的慷慨,是把一切献给现在。

这样的心性,一定能成大器。

然而,20岁前的桑晓晔,并不是这样有野心有胆量的。

不主动发言、不主动请缨、不主动争取,这是外婆印象里的小晓晔。

外婆是桑晓晔的点梦人,是上天在她人生道路上安放的第一盏明灯,老人家不止一次对她说:女孩子该多见见世面,有野心些,如果可以,最好可以出国读书。

外婆的鼓励和爱,促进桑晓晔完成了自我人格的提升与蜕变。

外婆先爱了她,她自觉不能辜负外婆。

于是,她就在这种不能辜负里开始蜕变。蜕变的过程是艰辛且疲累的。

从大四申请学校到成为乳腺癌与内分泌领域的博士,桑晓晔完成了从怯弱女孩到野心女人的转变,这个过程,历时8年。

磨炼意志力的开端最初从准备雅思考试开始。

她白天上专业课,做实验,晚上和早上学英语,每天练习开口读英语,自己录音,然后回听。

这样持续了四个月左右,桑晓晔把写作和口语提升到了6.5分,又凭借着优秀的综合能力,她成功被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录取,顺利去伦敦读硕士,开启了自我生命旅程的拓展之路。

在后来的人生里,桑晓晔始终保持着外婆“灌输”的这种命运觉醒感,用对自我的极致追求和与野心匹配的行动力,为自己赢得了一次又一次向前。

她用自己的人生亲自验证了这一点:

对自己狠一点,胆量跟得上灵魂时,人生自然就有万种风骨。

2、人生困境知多少,

认知升级带来转机

伦敦大学毕业之后,桑晓晔带着激情回到了北京,准备干一番事业。

因为工作际遇,她接触了很多在药监局及各大企业等身居要职的校友,她看到了他们的优秀表现与资历,自觉自己的专业与资历都不够,“于是,我就有了继续深造的打算,决定去申请国外高校的博士生。”

经过种种努力,她拿到了三所大学的offer和奖学金资格,分别在德国,比利时和加拿大。

考虑衡量一番,桑晓晔选择了去加拿大读博。

这是她人生的再一次向前,新环境,新挑战,新体验。

当然,还有一种“自废武功”式的新自我。

来到加拿大魁北克,身处法语环境里,再娴熟的英语,也无助于她化解语言障碍。

英语虽好,但大家都说法语,老师上课也用法语;专业精深,但当前研究的领域是全新的。

——这不是“自废武功”,又是什么呢?

但,她想赢。

她的性格在人生场上往往表现为三个字:不服输。

她努力提升语言,坚持自学法语;

她积极打磨专业能力,一边读文献补充基础知识,一边摸索各种实验方法与技能,推进课题。

困难重重,所幸她擅长在自己身上找“种子力量”,然后挖掘、放大。

法语课难懂,她就把老师的讲义用谷歌翻译成英文,然后自学,也得以通过考试。

不过,日子依然难熬。

魁北克的冬天漫长,天气寒冷,再加上语言不通,她便整日待在实验室与学校。

没有朋友,没有社交,只有实验室。家隔着万水千山,不思念是假的。

生活该朝哪个方向继续?

当初决定出国就是为了寻求在专业上做到顶尖,然而,实验进展不顺利,这让她自问:为何要在这冰冷的异国他乡坚守?

“我很迷茫,不知道将来该何去何从,再加上做科研需要长时间待在实验室做实验和看文献,生活很寂寞,我也曾经想过究竟要不要继续待下去,而是回国工作。”

“我也想过像其他同学一样,只做科研,不再为法语烦心。”

她的丧气有两点:

一是,法语难学,尽管坚持自学了一年,但效果并不好。

二是,实验进展不顺利,不能发表出有质量的论文。

困难加上孤独感,让她不自觉感到未来渺茫,担心自己不能顺利博士毕业。

在丛林里的长大“狮子”,即使被困住,也自有挣脱办法。

于桑晓晔来说,这个办法还是学习。

“201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订阅了李笑来老师的专栏。”

李笑来老师是她成长路上的另一盏明灯。

读李笑来老师的专栏,让她豁然开朗:原来践行无力,在于认知有限。

认知情绪的大转变给她带来了新的人生灵感,让她懂得:

不管能不能熬出头,都不能做原地打转的弱者,而要走出去,拓展认知与见识。

“通过提升认知,我觉得学习法语还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我身处法语的语言环境,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另一方面,它可以让我掌握另一个武器,打开更广阔的世界。”

她改变方法,尝试借力,她去报了一期学校的法语课,通过两个学期的学习,法语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又通过自学,突破了法语交流关,生活中少了很多障碍。

她加入了魁北克头马演讲俱乐部,开始练习公开演讲。

她探寻不同的方法,开始一步步突破自己,科研上有了很大进步。

她开始去读各种类型的书,加入社群学习新媒体写作,在剽悍晨读写作特训班进一步打磨写作技能。

在加拿大的这几年,她学会法语,她的科研成果发表在声誉很好的国际学术期刊上,她学会了做研究的方法,她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报告……

铛!棒喝!人生越来越精彩!

3、多元化发展,

是人生的回弹力

汪曾祺说:人生时间有限,但空间无限,最重要的是在有限中寻求无限。为自己活着,也为别人活着。

这是对桑晓晔际遇的一个概括,也是有关世人命运的一个隐喻:

为自己活着,但求精彩与绚烂,哪怕环境寂寞一点,也要对生活的兴趣广一点,尽可能多元化发展;

为别人活着,但求坦荡与安宁,哪怕路途多风雨,也要对人生际遇多点感恩,尽可能回馈他人。

前者需要面对恐惧——

怕什么,面对什么;

缺什么,学习什么。

后者需要利他——

有什么,才能给什么,以及怎样给。

桑晓晔的恐惧有很多,比如她怕水、怕游泳、怕演讲,也怕学不好英语。

她怕水,怕到一下水就想象“自己溺水而亡”,当直面恐惧时,她找好朋友做教练,她用心理学知识分析自己恐惧来源,她反复尝试……最终,在经历了“有几次我都感觉自己在水中濒临死亡”的状态后,她成功克服了对水的恐惧,学会蛙泳,可以在2.7米的深水中独自游泳。

她怕当众说话,就直面恐惧,坚持在头马练习公众演讲,最终,成为魁北克头马演讲俱乐部的资深会员,获得8次最佳演讲者荣誉。

她勇学写作,“我的规划是从剽悍晨读文章开始,先打造几篇代表作,争取进入剽悍晨读内容组,然后通过积累和输出,再提升自己书写其它类型的文章。”

学无止境,但只有多元化发展,才能更好地 “为自己活着,也为别人活着。”

2018年,她参与南京卫校与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合作办学,辅导护理系的大专生写7篇英文论文,帮助对方拿到英方的录取,进入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学习。

她认为帮助年轻人实现梦想是一件很值得去做,而且很有意义的事。

而要促成这件有意义的事,她需要继续提升外语能力,“它能让我能更深入地了解世界各个不同国家的文化,能和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更好地沟通与合作”。

另一方面,“我需要继续提升写作水平,用文字沉淀与传递自己的价值,也让更多人了解我。”

所以,她在科研之余,坚持打磨写作、演讲、外语这三方面的能力。

一个人同时要做这么多事,且件件开花结果,她如何做到的?

答案是:她极度自律。在自律中磨练出多元之花,又在多元化发展中为利他开出赋能之花。

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升华的,就如老舍所说:“生活是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在这变而不猛的曲折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