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崧舟:语文教师如何处理课堂节奏
说实话,课堂节奏这个问题很少被我们一线的语文老师所关注。

我们会谈教学目标,会谈教学过程,会谈教学流程,现在比较时髦的说法:会谈教学板块,但是实际上这些都是死的,真正在课堂上面具有生命活力的,恰恰是节奏本身。但是这个问题,我们一线的语文老师却很少引起关注。
事实上,节奏对课堂教学来说,它的意义是非常深远的。
什么是节奏?我记得朱光潜先生在《诗论》当中就节奏的问题,有过这样一番经典的论述。
朱光潜先生这样说:“节奏是宇宙中自然现象的一个基本原则。自然现象不能彼此全同,亦不能全异。全同全异不能有节奏,节奏生于同异相随相续,相错综,相呼应。寒暑昼夜的来往,新陈的代谢,雌雄的匹偶,风波的起伏,山川的交错,数量的乘除消长,以至于玄理方面反正的对称,历史方面兴亡隆替的循环,都有一个节奏的道理在里面。艺术返照自然,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
请注意这句话: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我们反过来还可以这样说,艺术的灵魂就是节奏。
可见,节奏对艺术意味着什么?在造型艺术则为:浓淡、疏密、阴阳、向背相配称;在诗、乐、舞、时间等艺术则为:高低、长短、徐疾相呼应。
这是朱光潜先生在《诗论》当中就节奏问题所做的一番非常经典的阐述。这番阐述的核心,我想大家应该都能够理解得了。
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一切艺术的灵魂就是节奏。那么,我们由艺术的节奏再迁移到课堂的节奏。
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也上升到艺术的层面,我们说教学不仅仅是实用的,也不仅仅是科学的,更应该是艺术的。当我们把自己的课堂教学上升到艺术的层面的时候,那么毫无疑问,我们的课堂节奏,其实就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
可惜,我们的很多课没有灵魂。什么原因?因为有不少的老师对课堂节奏麻木不仁,丝毫没有觉知,而事实上,正因为课堂节奏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灵魂,因此,节奏的处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品质、效率和境界。
我们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劳动,其基本形态之一,就是通过动静、张弛、疏密、收放等多种节奏的和谐对比和转化,使课堂教学充满强烈而持续的影响力。
为什么我们的课不能抓心呢?
不能抓住孩子的心,是我们的课缺乏影响力,缺乏吸引力。
什么原因?
就是因为我们的课不注重节奏,或者说根本就没有节奏,因此课堂教学节奏不但可以优化教学艺术,增强教学美感,而且能够切实地提升课堂教学的品质和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