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一代与农二代(读书笔记)
《冬吴相对论》里有一个话题是“孤独的农二代”。其中,吴伯凡读道,改革开放初期,他有个亲戚托他在城市找一份工作。吴先生对他说,在城里生活是很不容易的,人生地不熟,什么东西都贵,干活很累而且枯燥。这位亲戚说:“没关系,我只当自己蹲了几年监狱,反正我能落下点什么”。吴先生感概的说:你看,这就是农一代。他们自觉地把自己看成一个挣钱的工具,不要什么尊严。而他们走进工厂,却发现那里什么都新鲜,有些方面的条件比农村还要好一些,还能挣着钱,于是他们就比较知足。吴先生说,可是他们的子女---农二代,就完全不是这样的。农二代看的电视节目与城里的孩子没有大差别,他们就再也不肯拿自己当工具了,他们要获得更有尊严,已经没有“只当蹲监狱”那种心态了,他们连一天“监狱”都不想蹲。于是,企业家们面对80后和90后就困惑了,他们发现这些打工者已经和他们的父辈不同了,管理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我一边听,一边想着教育。“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不就是“只当蹲几年监狱”的心态吗?这不就是自觉地把自己看成实现某种目标的工具吗?所谓“头悬梁,锥刺股”就更拿自己不当人了。为了后代过好日子,什么都能能凑合,什么都能忍受,甚至可以暂时不要自由和尊严,我们的古人和先辈,很多人确实这样想,而且他们也做的出来。他们对自己又一股狠劲,这是非常厉害了,小小子,小姑娘,一个个光鲜亮丽,人五人六的,有派头了,要讲自由了,要张扬个性了,要活得更有尊严了。这当然很好,当然是进步,上一代人努力奋斗,不就是为了这个吗?
但是,哲学告诉我们,任何进步中必然包含某种退步。孩子们进化成“新人类”了,老一辈对自身的那般狠劲他们没有了,心态高了,努力程度却降低了,力不从心的现象就很多了。钱要挣得多,活要干的少,天下哪有这么美妙的事情?于是,农二代碰钉子了,迷惘了,孤独了,在80后和90后中间,这是常见的。现在的企业家的任务,不光是培训他们,还要学会适应他们,不然,就只能把工厂转移到非洲去,就像当年欧美国家把工厂转移到亚洲一样,农二代不好用,于是道外国去找那里的农一代。
学生也是如此。如果教师不打算到落后地区去教非常淳朴的学生,就只好面对农二代这样的孩子,这种孩子觉醒了,不甘心做工具了,他们的意识进步了,能力却未必跟上来,自己的缺点可能没有意识到,挑别人的毛病眼睛却很尖。他们再也不是“高玉宝”了。我们这样当老师的(家长也差不多)习惯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呢?恰恰是对付农一代的那种办法:限制你的自由,剥夺你的尊严,不断施加压力,让你变成一个实现某种目标(如考上名牌大学)的工具。因为我们自己就是这样被教育大的,我们甚至不知道有其他什么办法。如果孩子反抗,我们还会觉得很奇怪:你们为什么就不对自己狠一点呢?咬咬牙,只当蹲几年监狱,不就行了嘛?毕业证书拿到手,好日子不就来了?这么想,很合乎我们的逻辑,我们与农一代心心相通,但是这不合乎新一代的逻辑,他们没有我们那样的想法了。你能让孩子退回到我们当年的那种生活中去吗?不能,所以唯一的办法是我们自己与时俱进。我们必须想出一些办法,既能尊重孩子们的自由和尊严,又能帮助他们客服自身的弱点,走出一条新的成长道路。这条路是我们没有走过的。教育改革难就难在这里。教育改革首先是改革教师和家长自己,其次才是教育学生。工作对象变了,工作方法就必须改变,早变晚变,反正得变,早变早得益,晚变多受苦,如此而已。
读后感:其实文中所谈的是经济视角问题,产业转型的问题。现在已经是农三代到农四代的问题,其实追根溯源我估摸着很多人的祖先都是农民,所以贬低农民,歧视农民就是歧视你的老祖宗。现在阶级的固化,贫富差距的拉大,很大层面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当然也有凭借自身的努力到达所谓的地位,获取了财富和权势。只是这样的人不算多。更实际一点的就是更多的底层的人们的生存问题,当前的教育也没有完全解决好每个人的发展问题,必然会造成很大一部分学生的从事比较基础一些的事情,就业问题是关乎民生的重大问题,也是社会稳定的必要的保障。不知道现在的政治课本还谈不谈什么“剩余价值”“剥削与压榨”这些东西其实从经济学角度来说是必然存在的,如果没有这些东西,还有利润,和经济利益么?而当前如果说随着经济的发展,当人力劳动的比重下降,会不会造成深层次的社会就业的危机?人力成本的提升,反而造成了就业的困难?其实最后还是要对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个必然在不久的将来又将产生矛盾!当然以我这浅薄的目光还是看不明白,也不知道决策层会作何安排?
现在和将来,科技与信息都是第一生产力的集团,这个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能。而随着社会现代化和文明化的推进,各种岗位也会随之水涨船高,无知识无能力再加上无素养的人是很难立足于社会的,将来还有没有纯体力的工作岗位很难说,但至少需求必将减少!读书无用论可以休矣,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你必须达到一个比较高的层次才能比较好的生活(生存)与这个社会!所以家长和教师要能意识到这种改变,改变自己的观念,主观上能去引导子女做出相应的努力,而学校教育也必须与时俱进,不能和社会发展脱节,如果在将来还是产生文中的所谓的农二代的典型的代表的群体,那么必然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这样的情况肯定是我们要去避免的,值得我们警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