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科学20讲(课程笔记)

脂肪:研究结果相反,但并不矛盾

2021-12-13  本文已影响0人  石小沫_

️发胖真的是因为吃了脂肪吗?

                ️️️

会有这个困惑,就是因为我们对脂肪功能的认识,只停留在了“提供能量”上。

吃太多脂肪而发胖,并不全是因为脂肪能量高,而是因为脂肪会让我们吃更多的东西,总能量摄入太多了。️️️

(比如防弹咖啡,就是加了黄油、椰子油的黑咖啡。因为脂肪供能更缓慢,时间更长,早上喝完了防弹咖啡后不容易饿,摄入的总能量降低了,人才能瘦下来。)

用咖啡里的脂肪来代替传统早餐里的碳水化合物。❗️❗️如果喝了防弹咖啡,以往的早餐也照吃不误,那能量摄入肯定是要超标的,防弹咖啡也不能帮你变瘦。

比如,身体内的激素合成就需要脂肪,这条对女生来说尤其重要,因为不吃脂肪导致激素合成不足,有可能就会影响月经周期。

还有些营养素,比如维生素E,是需要有脂肪才能吸收的。➡️➡️脂肪摄入不足,还会导致这些营养素的缺乏。这些任务都是必须要由脂肪来完成的。

❗️❗️怕胖要控制的是总能量的摄入,不需要刻意低脂饮食。

➖➖➖➖➖➖➖➖➖➖➖➖➖➖➖

️有脂肪肝、高血脂是因为脂肪吃太多了吗?️️

有这个困惑,是因为我们对脂肪的代谢了解得不全面。

如果你看血脂报告单的话,就会发现不但测了体内脂肪,还测了胆固醇。️️

在动植物体内,脂类是个总称,95%以上都是我们熟悉的脂肪。➡️剩下那5%叫“类脂”,它们的物理性质或结构类似脂肪,胆固醇、磷脂、糖脂都属于类脂。

身体里的类脂量虽然少得多,但对健康影响很大。

️️

比如有研究显示,“高胆固醇会增加冠心病的风险”。所以说到身体里头的代谢部分,我们用“脂类”更合适。

脂类的代谢通路

“出”️️

是脂类被吸收,通过血管运到肝脏,这是“摄入”的过程。

“入”️️

是肝脏重新合成脂类,再通过血管运输到各个组织加以利用,这是“输出”的过程。

️️

✨“中间站”

两部分的交叠,是血管通道和肝脏。️️

✨如果脂类在血液中含量过高,就会导致高血脂;如果脂类堆积在肝脏里,就会导致脂肪肝。

❗️❗️想避免脂类堆积,光限制“摄入”不一定管用,还得看看“输出”有没有问题。

➖➖➖➖➖➖➖➖➖➖➖➖➖➖➖

️谁在身体里负责脂类输出呢?

️️️

在体检报告单上见过各种“脂蛋白”,它们发挥的就是类似“快递员”的作用。

用送快递打个比方

️️️

✨脂类就是快递员要送的包裹。➡️脂蛋白,也就是快递员,分为好几种,它们的分工非常明确。

️️

✨比如极低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专门负责“派件”。它们负责把脂肪和胆固醇从肝脏派送到身体各处。而高密度脂蛋白专门负责“退货”,它们会收集胆固醇带回肝脏。

如果负责派件的快递员出问题了,包裹堆积在肝脏,脂肪肝就来了。如果负责退货的快递员少,包裹全都派出去了没人回收,血脂就高了。

❗️❗️“输出”代谢通路出问题的时候,即使你在“输入”上吃得再低脂也没用,找专科医生做明确的诊断,找营养师综合调整饮食才是出路。

➖➖➖➖➖➖➖➖➖➖➖➖➖➖➖

️到底是动物油更健康,还是植物油更健康呢?

“动物油不健康”的说法,主要是因为动物来源的油脂里面“饱和脂肪酸”含量相对更高。

植物油里的饱和脂肪酸少,但是不饱和脂肪酸多。高压、反复煎炸等加工技术和手段,会让不饱和脂肪酸发生变化,变成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相比,反式脂肪酸才是头号反派,对健康威胁更大,增加冠心病和肿瘤的患病风险更高。

我们在生活中进行选择的时候,挑选油的种类需要和烹饪方式相结合。

️️️

✨比如,亚麻籽油富含人体必需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但是它的热稳定性不好,最好别炒菜用,可以在凉拌菜或水煮菜的时候淋上。

✨比如,猪油这种中餐里的传统用油,它的热稳定性好,还香,偶尔嘴馋想要油炸的时候可以用。

推荐稻米油、花生油和低芥酸菜籽油,它们的各类脂肪酸含量比较均衡,而且也比较稳定,很适合平时炒菜用。

✨身体里像胆固醇这样的类脂,对健康很重要,但要注意的是,身体里的胆固醇,和食物里的胆固醇是不一样的。️

✨高胆固醇会增加冠心病的风险。这里的“高胆固醇”,指的并不是食物里的含量,而是血液里的含量。️

食物里的脂类吃下去之后到了身体里,会被分解,等待身体重新统筹分配。

️️

血液里的胆固醇并不一定来自你吃下去的胆固醇。

️感触:平时只要控制好食物总热量,吃脂肪就不会引起肥胖,想要避免脂肪肝、高血脂,不光限制“摄入”,还要看脂类代谢的“输出”有没有问题。如果输出有问题就要及时就医。平时生活中只需要挑选食用油的种类和烹饪方式相结合就可以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