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教育行走一起写吧简友广场

【原创】孩子应该“粗养”还是“细养”?

2021-02-19  本文已影响0人  一切如你

      第8篇

提升就是选择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那么,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应该“粗养”,还是“细养”呢?今天我就跟大家谈一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 “粗养”“细养”各有利弊。

      很多教育专家认为孩子应该放手“粗养”。他们认为孩子应该享受生活给予的一切,应该多受挫折,多受磨练,跌倒了自己爬起来。大人尽量不要去干涉孩子的成长,因为在历练的过程中,孩子体验到了亲自分析、解决、反思遇到问题的成就感,这样就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但是,“粗养”的孩子身上会有很多毛病,比如少了些规矩,多了些随便;做事胆子过大,会不断失败。

      现实情况是很多孩子都受到了多个家人的关注,进行着百般呵护的“细养”,孩子失去了自我,做事比较被动。有的家长管得太宽过度保护,导致孩子依赖性过强;有些家长非打则骂命令式的,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处事,这样孩子就会失去了自我的思想,变成教育的傀儡。如此“细养”出来的孩子,部分孩子表现得貌似很乖巧,但是非常呆板,依赖性强,缺少自信;还有个别孩子会形成“两面派”的性格,在家里是乖乖宝,到了学校就搞他个鸡飞蛋打。

      那么,决定孩子“粗养”还是“细养”的难点就在于什么样的孩子应该“细养”,什么样的孩子应该“粗养”?这个度比较难把握。

      二、把握尺度——粗养细教。

      既然这两种教育方式各有利弊,我们为什么不合二为一,取其优点避开弊端呢?所以我非常赞同王志民提出的“粗养细教”的理论。

    1.放手粗养,挖掘潜能。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敢于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去实践,不要怕孩子出错。大人往往低估了孩子的能力,总是觉得孩子这不会做,那不会做,害怕孩子做不好还浪费了时间,倒不如自己三下五除二迅速代办,省得麻烦。其实,我们早已经意识到了社会的进步,孩子们接触的事物比大人要多得多,他们的接受能力、实践能力早已超越大人。这样的例子不敢细数:几天前在滑雪场上,孩子十几分钟就学会了滑雪,可我们大人呢?估计要学会得去个几次;经常听到家长说,他们家里的电子设备都是孩子在玩,家长不会使用,家长却很好奇,没老师教,也不知道孩子们是怎么会的;同样一个新的事物,我们与孩子比赛去接受,相信一定是孩子们先赢。那么,作为孩子的老师、家人为何不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实践、去创造,开发他们的潜能呢?

      2.细教,重在引导熏陶。

      其实上面的内容,我们大多聊的是放手“粗养”。那是不是细教作用就不大了呢?你的想法正好相反,细教才是需要我们成人重视的,细教注重的孩子品德、习惯、价值观等重要方面的引导。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需要我们营造出良好的教育氛围,潜移默化,在润物细无声的熏陶下,孩子们明了自己行动的方向与目标。

      你想让孩子成为怎样的人,你就必须给孩子营造一个适宜的环境。假如想培养出一个三观正的孩子,作为家长,老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因为孩子周围的一切都影响着他们的发展。社会很复杂,孩子不可能仅生活在我们创设的环境中,当孩子思想有偏差时,我们就要耐心地去引导。作为成人,我们始终要做到引导但不强迫,关心但不溺爱,理解但不放任。

      孩子们在一次次真实的体验中,感受到了成长的快乐,激起他们内心深处的美好愿望,在实现愿望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战胜困难,挑战自我,实现自我,充分展示了自己的能力,这种激情必定能够带动孩子全面发展。

      3.细教,宜早不宜迟。

  我国有句俗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多数人不知这句话它的后面还应该有“12岁定终身”。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可见,孩子的各种习惯应从小抓起,好的习惯可以成就孩子的一生。虽说这样的表述太绝对,后天的努力更重要,但又有谁敢否认习惯的重要性呢?

    4.细教,是为了不教。

      “细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是从叶圣陶老先生“教是为了不教”演变而来。“教”是前提、手段,“不教”是目的。孩子幼时的“教”,重点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启发、引导,培养能力。所谓“不教”,就是在家长、教师的引导训练下,孩子拥有了独立探索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就达到了“教”的目的。我认为一切教育行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

      明白了教育孩子需“粗养细教”的道理,不见得就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要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需要家长、老师不断提升自己,拿捏好“粗养”和“细养”的度,改变自己落后的育人观念、教育方式、评价方法等,为孩子的健康成长铺路架桥。

                            (娅)2021年2月19日

一起成长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