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山花烂漫时
“我是A型血,据说,这个血型的人保守谨慎,做事没开头就想到结尾了。”前不久,朋友送我一本敬一丹的《我遇到你》,没读上几页便碰到这句话,霎时怔住——这不是在说我吗?我就是A型血,我就是这种个性啊。
比如:前几天在“跟着张文质写作”微信群里举行的那场“写作的勇气”跨年朗读会后,时间已经到了深夜11点半,眼看就要进入新的一年,老师们精神抖擞、情绪昂扬地开始晒出自己2019年的读书与写作计划,一人发出倡议其他人便纷纷跟着接龙,甚至还有好几位伙伴直接贴上了“2019年,我要出一本书”的宣言。我却始终保持着沉默。
我脑海里回荡着的是《人生效率手册》一书的作者张萌说过的那句“人生的不断精进在于一次次的复盘和反思,而不在于每一次的计划和实施。”我为其深感震动,也为自己为何爱写总结却不愿写计划的习惯找到了原由。
也是在同一时刻,群里的春华校长给我发来信息说要邀请我去见证她明年的新书发布会——《心怀柔软做教育》,非常温暖的书名,也是她本人一直以来的实际践行。我期待着这样的盛会,也庆幸着这份真诚的邀约,内心充满着喜悦。然而就在她预祝我新的一年也要出一本自己的书的时候,我又一次沉默了。我不敢许诺,也不曾有过这样的冲动。我永远不会笃定地公开说“我一定要怎样怎样”这从来不是我的作风。
继续读着《我遇到你》,一翻页又看到了另一句“A型血的人还有个特点,认真,一旦开始做事,就投入。”再次一语中的,这也是在说我啊。都说性格天注定原来是与生俱来的血型所致。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许是窗外正在飘洒飞舞的雪太应景,一首毛泽东的《卜算子 咏梅》蓦地涌现,恰是我那刻的心情。
关于写作,因为爱得没有理由,我也从未问过自己是否想要有出路。只是一味地去感受、去记录、去抒发,让自己在一次次写的过程中逐渐冷静与成熟。对待这件事,尽管从来不给自己具体可感的目标,却一如既往地认真而又执着。一位朋友曾毫不留情地指出:“你是呆在自己的舒适区太久,不敢轻举妄动。”仔细思量,我到底是不是这样呢?不给自己下达任务,不给自己施加压力,不去寻找积极改良的举措,只是重复地走着昨天的路,如此循环,何来进步?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如果非要把出一本书作为写作的动力以及方向,在“提升了量之后如何实现质的突破”这一问题上,我确实需要好好地理清思路。
陷在瓶颈里的人永远看不清自己的困境,也不懂得如何挣扎或者向人求助。我所能想到的只是——继续补给。因为我还有那么多的不足,还有那么多亟待改进的方方面面。因此,我会默默地努力地去做,却不会说出口。
那么,关于一年听、读多少本书,做多少读书笔记,一年写多少文字,甚至发表多少文章,是不是只要我们确定好了精确的数目就能把这一切做得更顺当、更如意呢?而不愿拟写年度计划并将其公之于众的我又在畏惧什么?中途停顿的挫败,未完成时的失落还是遭遇以上两者之后无法释怀的愧疚?或许都有。
早餐桌上,当我对儿子说“妈妈正在酝酿今年要读哪些书……”儿子立马大声反驳道:“妈妈,你就不给自己安排些娱乐活动吗?”“对我来说,看书、写文章就是很好的活动啊。”“那都是学习!学习!除了学习,你还要有玩耍的活动啊!比如和我一起看电影。”十来岁的儿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是非观,平日在外人面前话不多,批判起我来却是毫不吝啬言辞。“你的历史不是很弱吗?和我一起看一部讲历史的电影吧,比如《斯巴达300勇士》,绝对精彩,吃完早餐我们就看,怎么样?”叽里呱啦的,儿子一口气说了好多,一副可怜巴巴的神情。
被他的那番言行打动,早餐结束后,我只好放下看了一半的《我遇到你》,和他一起看电影。情节果然很吸引人,我很快就把“上午要看完一本书”的决定抛到了九霄云外。观看过程中,儿子还要不时地发表评论,我也忍不住跟着他附和、议论起来。突然发觉得这种与孩子的对话其实也挺好玩。关掉电脑后,儿子还在津津乐道地回味着电影带给他的感受,而我,竟也没有为自己未完成计划而有丝毫懊恼,半分不悦。
难道这才是真相?我不拟计划并非真的没有计划,而是为了避免一切有形之后,自己不能信守,却被旁人察觉,于是自己难逃压力的折磨?而对很多人来说,有压力才有动力,有督促才有成绩。但我更喜欢顺其自然,随心而定。我不想被束缚,也不会随波逐流,我不愿被牵绊,也不会自我放纵。喜欢的事情,坚持去做,不喜欢的东西,慢慢接触。论荣誉,不争、不抢,论得失,不患、不忧。我如此自律且内心又有严格的自我要求。一纸计划于我何有哉?
有了这番思忖与反复斟酌,我的心突然也淡定、沉着了。再看看群里接龙的大段信息,有人还特意进行了截图保存,以作为到时核对验收的凭证。讲真,我钦佩他们的果敢,也静心候着他们的成就。如果大家都能坚持风雨无阻地阅读,如果大家的写作之途一路畅通,待到明年春风起,山花烂漫,秋叶落,大雪纷飞,他们喜迎丰收,我想,我也不会一无所获。
待到山花烂漫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