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学勇气》——我的心灵导师(二)
读《教学勇气》——我的心灵导师(二)
有时候我们跟一本书、一个人、一个群体的相遇,看起来好像非常偶然,其实也存在着必然。个人觉得灵魂是有气场和气息的,我们总是在茫茫人海寻找和自己心心相惜的那一群人,那一本本书,那一场对话。因为灵魂也要呼吸,也要生长。
帕尔默博士说: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自身的认同和完整。所有真实的生活在于相遇,教学就是无止境地相遇。
读《教学勇气》——我的心灵导师(二)对于一个新教师来说,一直觉得为了自己能快速地成长,除了自身不断学习,还应多向名师、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学习他们的上课技巧,教学方法等等。所以我看视频,听课,可是照搬到自己课堂上后发现效果并不理想。我尝试着从自身经历和学生的现状出发处理,竟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许多同学都越来越喜欢我的课。马克斯 ·.范梅男说“我们从一位伟大老师那里所获得的与其说是一个具体的知识体系或一组技巧,还不如说是这位体现和代表知识的老师的行为方式,他和她的生活热情、严于律己、献身精神、人格力量、强烈的责任感等。”一些优秀教师的课酣畅淋漓,大气磅礴,富有智慧,是他们自身的认同和完整的体现。教法即活法,他们的生命状态热气腾腾充满青春之活力。我所要学习的是这些老师们热爱生活、热爱教学的生活态度,这才是真正的学习之道。一些优秀教师的性格、经历、体悟等构成了自己生命的特质。同样我的性格、经历、体悟等构成了我的自身,只有把自我的特质融入教学之中,才是好的教学。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把自己置身于在教的科目之外是不会有好的教学,而当我们联合了自己、学科和学生时,真正的教学就发生了。
的确,学习优秀教师,学习名师是条成长之途,但对准点不是名师的技术和课堂,而是他内在精神成长的过程。 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只是整体并不代表“自身认同和完整”,因为这种自身身份的认同,是需要与生命和生活相关联的主动发掘和发现。
难道我们无法真正认识自己吗?确实是,有时候不是我们不能,更多的时候是不敢。我们不敢真实地呈现完整的自我,因为我们害怕暴露自己某方面的浅薄、无知。所以,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经常会缺乏判断地跟着别人的脚步,被无形的操作者控制着。当然,这种“控制”,也是因为自己的学识、素养有所欠缺。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跟随某个名家的教学主张,模仿某位名师的教学行为,而对背后的理念和思考缺乏本质的思考。殊不知,这种一味盲从、复制,并不会让自己的专业水准提升,反而会遮蔽真实的生长,丢失自我。
那我们如何达到自身的认同呢?启发引领我们心灵的导师、铸造我们的学科、倾听内心的声音,或许是我们完成自身认同的三种方式。阅读“启发引领我们心灵的导师”一节时,在帕尔默叙述发现自己身份认同的经历中,我仿佛也在完成自己的认同与完整。记得刚入职的时候,我只是一张很纯粹的白纸,不会上课,不会听课。许许多多的不懂,催促着我快步前进。记得自己刚加入青椒计划,成为一个新青椒的时候,尽管懵懵懂懂,但内心深处总是有一种信念,我会走上更大的舞台,会读很多的书,写很多的文章,会成为理想中的自己。正是这种美好的信念,促使着我一点点积淀,一点点成长。这或许就是自我认同的另一种方式吧!
读《教学勇气》——我的心灵导师(二)
如果我们不能真实而客观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给自己一个清醒的定位,一味蜷缩在外在景观的界尺中,恐惧以真实的自我去走进课堂、走近学生,那真实的教学如何发生呢?内在的生长,又以什么样的尺度来界定和规划?我的感觉是随着经历的增多,随着我们不断地认同自我,我们会突然发现自己的教学已经超越了技术的层面,而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生命的成长,学生内在的需求以及他成长过程当中所面临的问题,你需要给他提出一些建议和帮助,对于不优秀的孩子我感到是非常的同情,而且产生发自内心的愿意帮助的愿望。其实我们首先要能够面对自己的心灵,有勇气面对,自己到底要追求的怎样一种自身认同与完整?要怎样去拯救需要我们拯救的灵魂。坚定了自己,一切能够阻挡我们的都不是问题了,关键是我们自己内心的坚定。
教与学既是师生之间有形的相遇,也是一种无形的心与心的交流。 教学的相遇首先是遇到真实的自己,剔除种种芜杂,明心见性。尼采说,人的精神有三种境界:骆驼,狮子和婴儿。第一境界骆驼,忍辱负重,被动地听命于别人或命运的安排;第二境界狮子,把被动变成主动,由“你应该”到“我要”,一切由我主动争取,主动负起人生责任;第三境界婴儿,这是一种“我是”的状态,活在当下,享受现在的一切。“婴儿”的状态就是自身的真实状态,不屏蔽,不躲避,对自己敞开,对别人敞开。
心灵导师可以是一本书,一个人,一次机会,一场畅谈,甚至是一句话的启示。
读《教学勇气》——我的心灵导师(二) 读《教学勇气》——我的心灵导师(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