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理解建构主义,你也可以设计出爆品课程
导读:积极持久的变化须自内而外,精品课程的设计开发同样遵循这个道理。
作者 | 田俊国
来源 | 老田培训讲坛
2244 字 | 6分钟阅读
“
学习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产生稳定的非生理性的变化,这一点似乎比较容易达成共识。而在教学实践中,如何促进学员产生非生理变化的具体方法和途径上,却有过不同的主张。
”
最早人们发现用反复刺激强化的方式可以让人产生稳定的行为变化,巴甫洛夫利用狗的条件反射训练狗的行为,斯金纳则发展了强化理论,桑代克用猫做了试错实验,总结出著名的三大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是讲准备越充分、练习次数越多、行动效果越明显,越有利于刺激—反应之间的稳定联结形成。
这就是行为主义的教学主张,行为主义不研究大脑的信息加工过程,像外科大夫似的只管其表,不问其里,要让学员产生某种行为,就用相应的外部刺激,反复强化,形成某种固定的刺激-反应模式,学习过程就完成了,我把这种教育方法比喻为驯兽主张。
后来人们发现,其实大脑有严谨的结构,人们对不同信息的处理方式不同,这就有了认知主义。
认知主义更注重大脑对信息的加工过程,发现人们对态度、技能、知识的接收和加工方式不同,根据大脑对信息的接收、处理、存储、提取的规律,对不同类型的知识用不同的方法来传授,用符合大脑接收和加工规律的方式把知识装进大脑。
认知主义就像是要在人的大脑中盖房子,我称之为砌墙主张。按说这种主张深入研究了大脑的机理,应该比行为主义更科学、更先进,然而其严重的问题是把学员当成一个被动的容器,研究大脑运作的机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装这个容器,忽视了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性。这就有了建构主义。
学习是透过教授或体验而获得知识、技术、态度或价值的过程,从而导致学员可量度的稳定的行为变化。更准确一点来说,学习就是建立新的精神结构或审视过去的精神结构。
建构主义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信念和价值观,每个学员都带着自己独有的经验、价值观、信念习惯来到课堂。
课堂就是一个供所有学员对某些知识进行建构的道场,老师如同司仪,在课堂上只要给学员们输入信息、场景,组织学员们结合他们自己以往的经验和知识对信息和场景进行意义建构,从而形成新的认知。
建构主义认为,学员是学习的主体,知识是学员主动建构的结果,学员们自己总结和发现知识的价值和意义,过程中伴随着学员们之间的意义协商。
还是拿花草打比方吧:
行为主义就像员工拿剪刀剪花,动外科手术,强行把花草剪成人所希望的样子。
认知主义则更像在西瓜还很小的时候,给西瓜套个方形的外罩,目的是把西瓜装进人们预设的容器里,最后就长出了方形的西瓜。
而建构主义更像浇花,更尊重植物的本性,我们没办法控制一盆花长成什么样,花的生长由它的基因、根系等因素决定的,花以花自己的方式成长。
人们能做的是给它应有的养分,水、土壤、空气、环境等等,然后它在这样的环境下自由成生长。所以,我用浇花来隐喻建构主义的教学主张。
以上就是教育学发展的大概脉络,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再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大力发展的建构主义,不过百年的时间,尤其是建构主义的发展才是近二三十年的事情。这些对教育的主张是对学习的基本认识和假设,假设不同,方法和行动也迥异。
举个例子说明其中的道理:
比如说服务行业要求服务员对顾客面带微笑,假如服务员见顾客如何笑容可掬是一次培训的目标。
那么,行为主义的作法可能就是做一个标准的微笑的样子,嘴角微翘,露出八颗牙齿,用正负强化的方式,动作做对了就奖励一个小红花,做错了就要拿戒尺打,你想,胡萝卜加大棒训练出来的笑容,能真诚吗?
也许服务员心里骂着娘,却要强按住负面情绪嘴角上翘、露出标准的八颗牙齿,行为主义的作法就是这样,不探究学员内心的感受,只要求动作上的变化,并不断强化,直到形成稳定联结,动作固化。
而认知主义则要研究大脑控制微笑的过程以及微笑的机理,微笑是动作技能,首先要大脑发布指令,然后微笑肌拉动嘴角上扬,张嘴的幅度以露出八颗牙为宜,讲师让学员理解微笑的原理和流程,掌握微笑肌拉动的方法和技巧,还要交代一些注意事项,给学员灌输了微笑大全。
尽管学员们天天都在笑,但从来没琢磨是否按照老师讲述的微笑原理和流程微笑的,经老师讲才知道微笑中还有这么大的学问,学员反倒不会微笑了。
建构主义则主张积极而持久的变化必须从内心做起,根本没必要强调标准的笑容要露几颗牙齿,更没必要剖析微笑的原理,分解微笑的动作步骤,让学员们一起讨论客户的价值和应该如何对待客户,如果学员真正理解了客户是衣食父母,看见衣食父母便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微笑,不管这个微笑露几颗牙齿,是不是合规标准,但有一点是可以保证的,那就是这微笑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
所以,对学习的主张不同,教育的方式也完全不同,道的问题是最重要的,道对了,术的问题就好解决,甚至无需解决。
尼采说过:“知道‘为什么’的人几乎能够克服一切‘怎么样’的困难。”
同样的场景可以在市场上琳琅满目的TTT培训课堂上看到,TTT、销售技巧和沟通技巧是中国市场上最泛滥的课程,差不多到了是个讲师都能讲的地步,然而名字都叫TTT,内容却差异巨大。
有的用行为主义的方式训练发声技巧和肢体语言,有的用认知主义的方式大讲特讲教学原理和控场技巧。
而我则主张用建构主义的思想,用两三个小时让学员理解和接受建构主义,学员一旦把建构主义当成一种信仰,站在讲台上的底气就不一样了。
我常说讲师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一旦自己放开了,课堂上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作者:田俊国,著名实战派培训专家、领导力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