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课的思考
作为一名中高段年级班主任,作文课是学生的老大难问题,孩子们在作文课上的表现往往是苦不堪言,各个心中有,却又笔下无。对于这个难题我做了深入的思考与研究,孩子们对写作的认识过于简单甚至是肤浅来形容。
首先,乡村学生缺少阅读量的积累。孩子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在阅读方面仅仅局限于语文课程中的课本,课外拓展很难开展,孩子们缺少阅读的意识,对图书馆的利用率几乎为零。在更多的时候孩子们在完成作业之后有的会去特长班学习,有的会去课后班“深造”,还有的除了玩只会玩。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比较少,更多的时候孩子们仅仅是闭门造车,天马行空的想象着文章的主线、构思、落笔。不出意外的每次习作都是应付了事,进而很难提高学习成绩。
其次,孩子们对于语文学科的认识基于字、词、句的书写基础上,没有更高的深入到阅读理解、习作积累。每天的预习复习仅仅是完成字词的书写,甚至句子的拓展训练和 小品文的写作都恐而避之,更别提每天写一篇日记了。正是这种错误的认识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很难建立习作表达基础。没有丰富的语文基础知识做底蕴,习作成绩可想而知。
再次,课本上习作要求是建立在本单元课文学习基础上的拓展与延伸。每一节课程结束后都会有相应的思考题与拓展延伸题,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遇见拓展延伸题就翻参考书找答案,根本没有经过阅读思考而作答,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懒惰的习惯,思维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在进行习作的时候思路闭塞,难以写出流畅完成的文章。
经过了调查与研究之后,我在语文课堂上实践自己设计的教学方法——主题阅读教学。在每一节新课讲授之前,我先将整个单元的课文归纳出一个主题,周围绕主题选择古诗词鼓励学生每天背诵一首古诗,在积累古诗词的同时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同时在每一节课程讲授中层层递进渗透主题思想,同时启发学生自己总结归纳课文带给自己的启示;将预习方式改变,孩子们认知的预习是对字词的默写背诵,这种方式对阅读教学仅仅满足的阅读流畅而没有思考课文的意义,所以我在预习要求中提出:通过预习阅读课文,你有哪些收获?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不懂?经过这三个问题的加入,孩子们对课文的理解有了自己的认识,哪怕没有读懂课文也不为过,因为孩子们认真的阅读就是一个良好的开始,慢慢的孩子们在预习过程中不仅仅将字词的问题解决了,同时还会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在表达上也有自己的见解,这就是对学生语文学习核心素养的点滴积累。孩子们在良好的预习习惯养成的中,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逐渐提升,课堂上的氛围逐渐改变,从默默无语到流畅表达,孩子们客服了一个有一个难关,这个过程中我始终鼓励学生每天进步一点点,就是最大的成功。逐渐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和表达的勇气。渐渐地孩子们在语文课堂上能够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思想与见解,对于课文主题学会了自己总结概括。通过一步步的培养,孩子们的语文基础、阅读理解、习作表达能力逐步提升。
在课内开展主题阅读教学,在课外我鼓励学生进行阅读积累,孩子们每个月读一本书或者更多,进行有目的性的阅读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阅读的图书,由于条件有限,孩子们在课下进行图书漂流活动,每个人准备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放在班级图书角,同时可以借阅图书角的图书进行阅读。“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两个人交换,每个人都有两种思想。”正是这种思维的碰撞,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大大提高,在阅读中积累了丰富的语文基础知识、习作素材。在深入阅读的背景下,孩子们不断拓宽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在课上主题阅读教学与课下拓展阅读双管齐下的努力中,孩子们的表达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能够完整的表达清楚一件事情、描写一种动物、详细的描绘一处景物。在日积月累中,孩子们的习作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每一个孩子都一颗饱满的种子,只需要用心呵护,耐心指导,因材施教制定教学计划就一定能够有所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