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一座可以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我还记得,去年暑假入手kindle时,在上面购买的第一本电子书便是毛姆的读书随笔——《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当时之所以买这本书,并不是冲着作家毛姆的名气去的,纯粹只是觉得这个书名非常有意思。这行字突然一映入眼帘,我就决定非它莫属了。从此,“随身携带的避难所”这样的词条就深深地刻进了我的记忆里,挥之不去。这不,在写这篇文章之时,脑子里突然闪过这组词语。就欣然决定以《写作,是一座可以随身携带的避难所》为题写下这篇学习笔记。
我们的作业要求这几天通过网络平台收听张老师的教育写作研修课程,在老师们的引导下,我也在不断地回看自己的成长经历:在那些少不更事的日子里,在那些满怀心事的日子里,在那些幽暗孤独的青春期,我不是一直把“写作”当成一处神秘的心灵港湾来栖息的吗?所以,对我来说,写作是我安慰自己的最佳方式,也是我内心情感的一处喷发口,至少那些小心思、小秘密和小烦恼有了一个盛放的“盒子”,这个“盒子”也装满了我年少时期的回忆,而这些东西,都是通过“写作”这条口子源源不断地塞进去的。现在,我尝试着打开这个神奇的盒子,任思绪铺天盖地朝我扑面袭来——
时光回溯到2014年7月,那一年我通过了长沙市岳麓区的教师招聘考试,从此正儿八经地成为了一名公办小学的小学数学教师。同年9月,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向了我的工作岗位:学校安排我担任二年级两个班的数学老师和其中一个班的副班主任。经常会听到很多有经验的老师说起,一般情况下,在小学的六个年级中,二年级的小朋友是非常听话的。他们不像一年级孩童刚入学时那般稚嫩、毫无规则意识,也不像三年级孩子那般逐渐有自主意识,不时地挑战老师和家长的权威用以赢取在同伴中的“特殊地位”。当时的我,忍不住内心的小雀跃,心想:“我是多么的幸运呀,竟然被分在了二年级,我一定要陪着这群可爱的小朋友一起长大”……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就在开学一个星期之后,我发现一班有个“特殊”儿童。(此文中就用“w同学”来代指他)
w同学在课堂上会无视老师的存在,会随意离开座位去拿其他小朋友桌上的文具,会为了吸引老师的注意,冷不丁地故意打周围的同学……上述的种种“恶习”都是当时初为人师的我所不能掌控的。所以,经常在1班上课,无法保证与二班同步的教学进度。一般情况下,我准备的教学内容能上完80%,我都觉得十分宽慰了。
最让我恼怒的一回,是在一次下午的数学课上,w同学因为午读课与班上的一位小朋友起了冲突。上课快五分钟了,教室里还是一大片“失控的场面”。这时的我再也忍不住了,冲着w同学大声咆哮了几句,并严厉地斥责了教室里大声讲话的同学。那是我跟他们相处以来,第一次发那么大脾气,全班同学瞬间安静下来,整个教室鸦雀无声。唯独w同学并没有被我“吓”住,只见他径直朝讲台走来,先是用力地踹讲台,然后把我放在投影仪上的教学材料一把扫翻在地,最后费力地踢了一下投影仪。可怜的投影仪也因此罢工了,屏幕一片漆黑。当时的我,愣住了,一脸无措地站在讲台上面,想说点啥却吐不出一个字儿。是的,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甚至没有想办法去阻止他。(w同学比同班同学大一岁,比班里孩子高一个头,长得很“壮实”,力气很大)我生气地站在讲台边,脸涨得通红,眼神空洞地看着全班同学,一股绝望、无助涌上心头。就在这时,班长小声地说了一句:“罗老师,我去找班主任周老师,让w同学去老师办公室,这样他就不会打扰我们上课了”。说真的,我特别感激孩子们的善良和友好,他们可能早在一年级已经被迫习惯了w同学的“特殊”,是我这个当老师的还没有适应。我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拼命告诉自己“存在即合理,他只是个例,很特殊”。我让班长去请了班主任周老师,接着和周老师一起把w同学拖出了教室。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时候的举动不免有些粗鲁,但在当时,让他离开教室,去办公室冷静,却成了我的上上之策。
坦诚地说,上课的时候遇到这样的事情,场面一度失控。这让我很苦恼,那段时间也怀疑自己是不是选错了行业。“你可能真的不适合当小学老师”我在心里对自己说。同时,这样的烦恼也不断地被我写进日记里。“写写写”似乎成了我情绪“逃逸的出口”。虽然,我的一些零散的记录对于改变w同学而言,起不到什么作用。但却让我在心里坚定了持续教育、全力引导的勇气。在一定程度上,我发牢骚似的写作和记录,也让我和负面情绪做了对抗,没有把恶劣的情绪带进课堂,传递给班上的其他孩子。现在翻看当天的那篇用英文记录的情绪日记,仍然能让我透过文字看到当时的沮丧和窘迫。(日记写成英文的,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尽量在同事群体中减少负能量的传递;二是那一段时间都在刻意练习英文阅读和写作)
信笔涂鸦之作张老师曾经说过,“常常当我们写出一个句子之前,并不知道它可能是什么样子,而当这个句子一旦被写出来,无论是否符合心意,它就是那个样子。这样的经验会使我们信赖自己的能力,而如果停下来思考一下句子的生产过程(这样的停顿也是必要的),我发现所有的写作都包含着对自己的理解和证明。这个证明只是对活着状态和感受世界、感受自我生命的证明。同样,这样的写作即是对自己生命的助益性推动,通过写作我们越来越能接纳自己。”现在,以今天的视角来回望那一段心路历程的记录,让我对张老师的这段话也有了更深的理解。我把w同学带给我的挫败感一股脑儿全写进了日记里,甚至刻意用英文来记录,这让我在写的过程中反复地停下来思考文法和句式的表达,到底这个单词能不能准确地传递我的情绪和感受,符合当时的心情吗?写着写着,尤其当我写完的时候,我心里的郁闷的情绪也就一点一点的消退了。同时,对自己悲伤情绪的接纳和理解,让我找到了一条颇为有效的途径,来缓释潜意识里对自己无能(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帮助改善w同学的课堂行为)的愤懑。所以,于我而言,写作是我的一座避难所,这样的说法一点也不为过。
我想,坚持写作,坚持从自己写下的或者将要写下的文字中寻找力量,会慢慢发展成我的人生信条。以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无论遭遇什么,我定会随身携带这座可以疗愈身心的精神避难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