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教学反思
识字教学反思
历时一周半终于把识字一学完,由于学前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了学生在识字方面的差异:有的学生一年级上册要求认识的字学前差不多都会认了,但有的学生可以说还是一片空白。再加上学习能力的差异,如果要统一地从头学起、从零开始,学生一定不喜欢,这样就会影响教学效果。能不能将认识较多字的学生作为我们识字教学中的有利条件,让他们成为我们最有利的教学资源呢?我进行了尝试:
1、培养合作能力,实现优势互补。
刚入学的儿童基本不会与他人合作,现在一般都是独生子女,有的孩子甚至不愿意与他人交往。但是通过我一个半月的培养,学生已初步形成同桌合作习惯。在识字教学时,我通常先让学生尝试读课文,不会读的除了请教老师以外,还让他们请教同桌。所以现在孩子们的座位还在不断地变化着,尽量实现异质互补,会的教不会的,达到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学了一篇课文后,可以让小组里的同学互相听读课文,辨识生字,并告诉他们:如果你的同学读得好,请你夸夸他;如果你的同学需要帮助,请你帮帮他。这样做,既让识字量多的孩子更有自信,也会让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及时获得帮助,还在育人方面让孩子们知道助人为乐的快乐。
2、聘任“小老师”,实现多元评价。
我今年担任的是个寄宿班,家长直接管不上,面对这样的学生,要检查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生字情况存在一定的困难,我采用了聘任“小老师”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刚学的生字,就让他读给老师听。对于确实读得好的,就聘任其为“小老师”,其他同学都可以到他那儿认读生字。为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每一位识字过关的同学都可以被聘为“小老师”。因此学生学完一篇课文后,就积极地到老师、“小老师”处认读生字,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3、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真正体会到识字教学本身的枯燥、乏味,再加上刚入学孩子的心理特点,这就要求我们识字课堂具有趣味性,是充满快乐体验的课堂。我运用了变字魔术师(利用“加-加”“减-减”等方法,变幻出新字。例如:“口、日、人、了”等字,请学生加一笔或两笔,这样学生既巩固了旧字又认识了新字)。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件,让学生观看那充满神秘色彩的文字,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实践证明利用课件进行识字教学,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欲望。
通过阅读课标我知道低年级字词句的训练直接关系整个小学阶段学习语文能力的获得与发展,科学研究也表明儿童年龄越小,语言发展能力越强。因此,低年级语言文字水平训练的高低,关于小孩一生的语言能力,运用多种教育教学方式,构建愉快识字教学,让孩子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化被动为主动,体现在课堂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才是开展识字教学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