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语用型文本梳理
王老师把《紫藤萝瀑布》一文定位为语用型文本。
她首先告诉孩子们,这是一篇咏物抒情的散文。指出这类文最难的是,如何把“物”“情”“我”很好地融为一体。同时引宗璞原文。“美文不在辞藻,如美人不在衣饰,而在天真烂漫舒卷自然之中,匠心存矣。”从而明确重点,这节课在于感受作者的创作风格。
然后出示讲课路径——“看篇”“看段”“看句”“看词”,从宏观到中观,再看微观。方法为先,领航课堂。
(一)看篇
学生朗读,初步感受整体美。引导学生体会首尾句的妙处。拿老师修改后的句子和原文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作者的匠心。词语“不由得,不觉”的运用,把作者被紫藤萝迷住,以及由它获得的力量表现得充分得体。所以,脉络清晰的分析开始了。
精致简洁的首尾呼应(技巧一)
再次明确,“我”是如何把“物”“情”融为一体的。首先在文里找找“我”的行踪,“我”的动作。“我凑上去,想摘一朵”“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我只是驻足凝望”“我不由得停下了脚步”“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引导学生发现,“我”不能太多,不能太显,而应若隐若现地穿插其间。
浑然天成的“人”“物”穿插(技巧二)
作者写作时,还穿越了时间的隧道。作者是如何处理“现在”“此刻”“当下”呢。
出示“穿越过去”的文字。“这里除了光彩……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作者是怎样穿越到十多年前呢,让学生找到自然过渡的词语——“梦幻”。
时间又是如何穿越回来了呢?“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学生很快找出了“又”字。指导学生朗读后总结。
痕迹不漏的时空穿越。(技巧三)
那她是如何从“物”过渡到“情”呢?投影显示。“我只是伫立凝望……”“过了这么多年……”“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为了避免生硬,作者用相同的词语来实现,你发现了吗?——流着流着。这是一种心里的瀑布,所以是一种想象,是虚写。从而总结。
由“实”到“虚”的自然升华(技巧四)
(二)看段
直接出示描写紫藤萝的段落,却是老师打乱顺序后的。学生大声读。读出问题,再出示原文,比较阅读。学生读出作者是从“整体到局部”来写的。继续出示文段,从“一穗花到一朵花”。总结出
整体到局部的有序展开(技巧五)
(三)看句
出示文段,学生朗读。其实是赏析性品读的再现,学生进行选择性的赏读。“从哪句中读出了什么。”边读边赏边指导,要读出味道,读出美感。(联读)
(比读)填词与宗璞pk,让学生理解精准词语的运用。
王老师紧紧抓住描写每一朵花的片段,引导学生一次次读,在读中感受花的状态,花的情感。王老师的做法,进一步印证语言文字本身的美,只能通过朗读和想象去揣摩,去品味,去感知。
继续展示宗璞描写的丁香花,木槿花,玉簪花片段,从中体会宗璞是一个怎样的作家,她有一双怎样的眼睛。总结
巧夺天工的比喻拟人(技巧六)
(四)看词
出示三组词语,齐读品味。
雅致新奇的文言气质(技巧七)
总结“匠心”(七个技巧)
(五)看意
托物抒情最终落到“情”上,由课文得知作者写作的缘由——生死谜手足情。
结合《哭小弟》,学生领读和全班朗读相结合,文本内容和链接内容相连贯。可以说,是紫藤萝的绽放状态和精神启迪,让作者从失去弟弟的悲痛中得以释放和解脱。
推荐阅读《丁香结》《好一朵木槿花》《报秋》
课在学生的齐读中结束。
——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