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叔的小小文

041-拆书过级中的时间把控

2023-09-26  本文已影响0人  裘叔拆书

在我刚毕业,从事生产运营管理的那些年,还记得开始的时候,原计划30~40分钟的分享,讲个10来分钟,就没词了,不知道该说啥,就让员工看材料。几年下来,有些经验了,在给员工培训的时候,洋洋洒洒的40分钟基本挡不住,超时是常态。自己还洋洋自得,感觉自己讲的多,特厉害。

后来,开始正式接触培训工作后,经常能够听一些课程,观摩一些讲师,也是在这里,听到了影响自己培训生涯的一句话。

“三流讲师讲不够,二流讲师不够讲,一流讲师刚刚好”。

我知道了,一个优秀的讲师,就像一名电影导演,每分钟,每个镜头,要呈现什么都是设计好的,不是随心所欲,上去就讲。每次的时间有长有短,每次的内容差异很大,这样,如何进行课程的迭代和优化呢?

拆书过级,同样对时间有着严格的要求,例如1-1,就要求我们的时间要控制在15分钟内,而3-1则要求时间控制在20分钟内。

今天,我们不从内容的角度去说如何控制时间,而是从技能的角度,来分享,我们要如何进行时间控制,确保我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分享,达成指令要求。

原则一:“2分钟原则”

无论你所过级别的时间上限是多少,我们都在这个时间上限的基础上,减去2分钟;

例如:1-1的时间标准是上限是15分钟,那么,你就按照13分钟的标准准备逐字稿。这样,我们可以避免现场突发情况,或者学员分享超时,导致时间超过上限。我们为自己预留2分钟的余量;

原则二:记录环节时长和累计时长;

打开跑表,用自己正常、标准的语速读稿,记录下各环节时长及累计时长;例如以1-1为例,自我介绍用时30秒,那么就在逐字稿的自我介绍环节标题后写下“30s”,第二个环节拆书法和拆书帮介绍用时60秒,那么就在拆书法和拆书帮介绍环节的标题后,写下“60s  1分30秒”,第三个环节过渡环节用时20秒,那么就在过渡环节的标题后,写下“20s  1分50秒”。

能明白这样做的好处吗?你在正常过级的时候,只要眼睛瞟一下录音计时的时间,从累计时间你就知道你现在的进度快慢了,想要调整也来的及。

原则三:设定环节时间误差范围;

实际现场拆书,受到影响的因素很多,不可能完全按照我们测定环节所记下的时间,进行分享,误差不可避免。所以误差值的设定就有其必要了,1-1因为没有互动环节,所以误差值设定为±10s就差不多了;例如:1-1在I便签讲解引导结束,实际时间为6分50秒,设定时间为6分45秒,超过设定时间5秒,在±10s内,就是可控范围内,无需进行调整;对于有互动环节的级别,误差值设定最高不要超过±30s,毕竟这一正负,也就1分钟了。

注意:

需要注意的是,逐字稿的时间设定中,各个环节的时间都可以实际测定,唯有互动环节无法测定,只能模拟设定。拆书家在设定互动时长的时候,互动环节时长不要少于总时间的三分之一,例如3-1时间上限为20分钟,控制时长为18分钟,按控制时长的三分之一设定,互动环节时长不能低于6分钟。

不过,通常我会建议你互动环节时长设定,在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不能再少了,像那种互动环节设定2分钟的逐字稿我看了太多了,这哪里是互动,2分钟听完指令,学习者思考一下,时间就到了,这根本就是捣糨糊走过场,根本就没有让学习者参与到学习中,这样为过级而过级,有什么意义。

即使是过级,我们也要尽可能的模拟实际拆书,越发的接近于实际状况为好,毕竟,我们要的不是那个级别的证书,而是自己能力的成长。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