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走

《孤独之旅》同课异构

2021-01-10  本文已影响0人  你好的空间

2020年12月10日,寒冷的天气阻挡不了老师们的热情,今天上午到玉燕中学参加了中小学“语文主题学习”同课预构活动。课题是《孤独之旅》,上课时从不同角度展现了课堂不同精彩。上课的分别卓老师和吴老师。

课堂复盘

第一节:卓老师的《孤独之旅》+《登高》。

一、她从AB两张图片导入新课,并让学生观察图片,表达了什么样的心情来创设情景。

二、紧接着出示学习目标:

1、品味文中环境描写的语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2、能运用环境描写更好地表现文章主题。

三、品味环境描写的句子。

1、请大家跳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环境描写的语句、语段、朗读并思考其在文中的作用。

2、请用这样的句式回答:

这段写出了________(特点),表达了_____。(心情、情感)

A生:分享,第36自然段

除了这个地方,其他同学还有什么发现呢?

B生:12自然段……

D生:“雨过天晴,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杜小康……”

小说中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诗词中是否也一样呢?在诗词中又是怎样的呢?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2)《人生旅程》《登高》1、齐读一次,课文背景的链接,

2、有疑惑的词语,圈出来

3、提问: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总结:在诗词中叫做意向,小说中叫“环境描写”

5、对比:多感官,看到的,听到的。

作业:(一)景物描写怎怎样运用呢?

写一封信:三年后给自己的一封信

A处:一个天气晴朗的早上,

B处:你发现连天气都变得不一样了……

训练:找出A处或B处,把心情写下来。

习作修改:请在A、B两处结合语境,加上景物描写,并说说你这样修改的理由。

作业(二):课外阅读:唐家诗的雨伞

要求:赏析a、b、c三处句子,并说说起作用。

板书:              人物[心情/形象]

        景物        情节[推动/铺垫]

                        环境[气氛/背景]

第二节:吴老师的《孤独之旅》+《传奇》

言为心声    品言之心

教学目标:

1、联系文本情节,品味文中的语言描写,理解人物的心情。

2、分析人物形象,探究文章的主题。

一、情境导入

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一户人家,触手康佳,但它仅在一天早上,忽然一落千丈,跌落了另一番境地里……

二、初读感知

1、让同学们速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同学们发现了吗?文中的语言描写非常少,下面请同学们迅速圈画出文中杜小康的语言描写。

3、教师出示幻灯片展示:

“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

“我要回家……”

“还是分头去找吧。”

“ 蛋!爸!鸭蛋!鸭下蛋了!”

三、活动一:言为心声,细品“孤独”

1、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的情节,并结合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读这四句话。并说说你这样朗读的原因。

2、学生朗读,学生点评,教师相机点评。

3、小结。

四、活动二:品言之心,感悟《传奇》

1、从书篇目《传奇》,从人物的语言描写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丫蛋和中年汉子?

参考格式:我从_____(语言描写)中读出了丫蛋/中年汉子的____。因为____(分析语言描写)。

2、学生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3、教师小结

关爱→美好心灵→传奇

收获杜小康的成长,收获孤独之旅

五、课堂小结

看看杜小康又有怎样的经历呢?

六、作业

课外阅读《草房子》,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

板书设计:

      言为心声                品言知心

      孤独之旅        杜小康  成长与坚强

      传奇              丫蛋        中年汉子

走在语文教员的路上,教研组在语文教学上对文本的解读紧扣文本,有文体意识,文体是小说围绕孤独而展开。孤独与成长是关键词,从恐惧到坚强,成长一词是怎样体现的?可以从环境入手,从哪方面表现了孤独?找准上课教学的切入点——环境描写,卓老师的课尤为突出;吴老师则侧重于对语言的品味,明确目标,有课内到课外自读课文的教法,以学生为主体,需要品读的点很多,所以删繁就简取舍选定最有价值的点。

杜小康说的四句话非常经典,中国六字的精深,反复朗读。让学生能够独自去感受。

另外,让学生带着具体任务去读,再不读书难以适应高考,不敢把课堂行业学生调动,学生读文章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没有语文老师要读书,语文素养,它扼杀了学生读书的兴趣,多引导学生阅读兴趣习惯课余的时间,千方百计的引导学生多读书,语文老师要多少读书,提高自身语文素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