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行为动词——读《小学教师怎么用好数学课程标准》
继续阅读《小学教师怎么用好数学课程标准》,第5章的内容是《通过行为动词规范拟定教学目标》。
行为动词有两类,一类是描述结果目标的行为动词,另一类是描述过程目标的行为动词。
《2022年版》中,结果目标对应的行为动词分为四个水平,从低到高,分别是“了解”“理解”“掌握”“运用”。
了解是指从具体实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
理解是指描述对象的由来、内涵和特征,阐述此对象与相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掌握是指多角度理解和表征数学对象的本质,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
运用是指基于数学对象和对象之间的关系,选择或创造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2022年版》中,过程目标对应的行为动词也分为四个水平,分别是“经历”“体验”“感悟”“探索”。
经历是指有意识地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感受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获得一些感性认识。
体验是指有目的地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验证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具体经验。
感悟是指在数学活动中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交流,获得初步的理性认识。
探索是指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下,独立或合作参与数学活动,理解或提出数学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获得确定结论。
详细解读了这些行为动词后,苏老师以“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为例,分享了规范表述教学目标的四个关键性问题的方法。
1.要明确教学目标的主体性
2.要了解教学目标的句式
3.要确定教学目标的内容
4.要选好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
教学目标的主体是学生,就是说那句话描述出来,他的主语默认的是学生。所以在表述中就不用加上让学生怎么样怎么样,直接把学生去掉。
教学目标的句式通常采用“行为动词+目标内容”的形式进行表述,要把行为动词置于句首,不要混在句子的中间,如果为了强调达成教学目标需要相应的条件或前提,可以采用加上辅助句的形式进行表达。
确定教学目标的内容,可以从“四基”“四能”,核心素养和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思考。
平时写教学设计的时候,教学目标一般都会参考教参上的提法,或者是参考别人的,感觉教学目标都差不多。很少很用心地去打磨期中的表达。教学评一体化,越来越被重视,以终为始的理念,也深入人心。这时候目标显得特别特别的重要。
对这一个教学目标有感,是因为假期,我们工作室要做预习笔记,里面有一项内容就是学习目标。因为新课标出来后,学习目标要指向核心素养。所以我们以前做的那些预习笔记,学习目标基本上要重做。
今天读到苏老师这样很详尽地对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进行解读,再加上具体的案例,进行手把手的示范。对学习目标的制定,有了更深刻的感知。
教学目标是所有活动展开的基础,也是所有任务要达到的效果,是开始也是结束,对于教学活动来说非常非常关键。
当然,这样的阅读只是走马观花。真正要学到手,还是要根据具体的课例,像苏老师一样一步一步的去抠,一步一步的去解读,一步一步的把它做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