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

“增强回路”是什么鬼?

2019-07-04  本文已影响10人  诚实的果果

这两天,逻辑思维的罗振宇老师都在讲“增强回路”。

紧扣前两天的主题“认知折叠”,来发现推动事情发展的底层逻辑和动力,感觉又体会到一种看世界的方式。

所谓的认知折叠,就是将复杂的系统,“封装”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

所解决的问题就是一个更优化的“应用体验”。

罗振宇老师讲的第一个例子是午餐肉。

午餐肉将蛋白、脂肪、淀粉、维生素等等营养成分封装在一个罐头中。

对于军队的餐饮供应,这样的方式,可以将复杂的配给方案,变成简单的供应方案,大大提升了军队的食品供应水平,并降低了配给的复杂程度。

另一个例子是电动车。

电动车将分散的能量装换系统,和复杂的控制系统,转化成了统一的能量供给系统(发电站),和一致的控制技术(电机控制技术)。

虽然在能耗和减排看,现在的燃油汽车和电动汽车差别不大(10~12%),但后续的发展前景却明朗了很多。

说完认知折叠,再来说说“增强回路”是什么鬼。

增强回路和之前罗振宇老师讲的“飞轮效应”有相似之处,都是讲推动一件事情的发展,要让他不停的转起来,持续增强。

但也有不同。

飞轮效应是说我们持续推动事件向同一个方向发展,就会向飞轮一样越转越快。重点是努力的方向的一致性。

增强回路是说要找到“被折叠的认知”中的那个关键点,形成一个闭环的“自励”系统,使能量持续的提升。

罗振宇老师举了一个例子,就是帮助孩子写作文。

我们不停的督促、检查、修改,可能效果有,但不一定很好。

有一个办法,就是帮孩子申请一个公众号,他写的作文就放上去。写的越多越好,就有越多的粉丝、点赞和打赏。

孩子受到这个鼓励和刺激,就会自主的去写,往好里写,以争取更多的“奖励”。

这就是“增强回路”。

写到这,又想起了《冬吴同学会》中吴伯凡和梁冬老师的音频,其中讲到的“游戏化学习”和“认知行为”的内容。重点讲的也是对奖励激励和自我激励的洞察。

这是一个有意思的洞察,再想想看,能不能把这些内容串起来。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