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2020年书(四)
你是来时的路,尝过甜辣酸苦,眼里只有朝朝暮暮
我走过来时的路,尝过那些甜辣酸苦,那就将这些甜辣酸苦来一次“烹饪”,带领那些即将走过我来时的路的老师们,一起去看到教育的点点星光。
桐下读吧,由我和宁发起的教师读书共同体。栀子花香的时节,桐下读吧迎来六周岁生日。
真的是不知不觉间,就走到了六周岁。所以一件事只要开始做就好了,其他的都交给时间。
疫情期间,我们在线上完成了两轮小而美的分享,一轮读书感悟分享。现在,我们终于可以从线上转战到线下,面对面的时候,情感发生真实链接的可能性才会更大一些。
生活再艰难,仪式感还是需要有的。
所以,在一周前就计划好时间、地点、活动方式,主题是“依然,有书”。
地点,是宁去拉的赞助:水街的米兰咖啡,一个看着名字就觉得特别美的地方,文艺范儿十足,正符合我们这群“文青”们。当然,晚餐也由赞助商提供。
依然有书,依然有书友,依然还可以读。
下学期,我们啃读了《全世界都想上的课》,采用知性阅读的方式,批注勾画,画思维框架图,写阅读感想,引发深度共鸣,把一本小书读成了大书。
阅读和写作是一对孪生兄妹,有读吧就有写吧。今年的桐下写吧,共进行了两轮挑战七天写作,和一轮挑战二十一天写作。
生活的诗意是需要我们主动寻找的。
桐下写吧开展诗意写作挑战七天活动,我们写诗朗诵诗。虽然七天下来证明一件事:我与诗人无缘,但仍然充满乐趣。
每年的九月一日到二十一日,我都会组织进行桐下写吧挑战二十一天写作活动。
用一场写作回应九月的好时光,我们做到了。
写下就是记忆,写下就是改变,写下就是影响,写下就是更新,写下就是成长。
桐下写吧挑战21天写作,走过第5期。
组织并参与写作,就是积极的参与建设我们的生活。用文字幻化单调,用文字捕捉美妙,羽化我们的理想。更重要的是,每天给自己一份实在的交代,这安心安神的文字啊,是另一个自己。
这是挑战吗?不是的,这只是每天的日常动作而已。
九月,要应对各种新鲜的人和事,应对各种计划与忙碌。
我们以写作之名,回应九月时光,那些在三四月做的事,在九月就看到了端倪。愿我们的文字,能带给你们一些细微的触碰,安顿好我们的灵魂。
马克•吐温说:“一本书的成功不在于你写了什么,而在于你省略了什么。”
所以,这21天挑战的成功,也不在于你写了什么,而在于你省略了什么没有写。
我仔细想了一下,我省略了什么没有写。是的,就是那些养心的瞬间,我没有写下来。
我希望我的文字有多克托罗描述的这般感觉:“好的作品会唤起读者的感觉:不是正在下雨的事实,而是被雨淋的感觉。”
关于这,我一直都在持续的修炼中,都在文字的玩味里,都在生活的感触中。
阅读和写作,都是在养自己的心。那些境由心生,才会是自己中意的“境”,才会是自己理想的“境”。
有一种糊涂是当自己清楚,还要装成自己是满不在乎
追电视剧《流金岁月》,记住了这一句台词:
别人看到的都是你人生的剪辑版,便对你提出各种批判,只有你自己知道全部。
是的,我们每个人都只能看到别人的剪辑版,只有我们自己知道自己的全部。我们需要将自己的生活做一个梳理,不单是来应对别人对你的批判,而是要给自己一个交代。
网络上铺天盖地的都说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特殊的一年。其实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每一年都是特殊的,只是每年都不太相同。
当所有人都被2020年的无常弄得焦头烂额时,我却在2020年获得很多的能量和勇气。
六月获评“高新工匠”的称号,九月获评“区学科带头人”称号。这些称号我不会装着不在乎,而是真的不在乎,因为我只是一个不停努力的人,如果有些名誉要到访,那应该是顺其自然的事儿。
我的2020年,在新网师学习养神,和亲朋好友旅游养情,和孩子们一起在课堂上养生,在共同体里经由阅读和写作养心。所以,现在的我是一个完整的我,一定是有自身强烈的认同感。
因为,我知道我想要的无非就是这样的生活:
我要诚恳地潜入自己的内心,读书,写作,陪伴孩子,探索日常触手可及的平常,致力于把自己逐渐地栽培成一个有所秉持又丰富自足的人。
这也是我2021年的目标。
现在的我,依然是冬天的一棵树,但它有了强大的根基,哪怕在山野荒草间,也能清楚的把那些甜辣酸苦,用“不服再战”的姿态,把日落日出住进心里,让自己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