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千古风流人物,举酒杯祭拜江月——读《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字子瞻,眉山眉州(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撸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译:长江滚滚向东流,波浪淘尽泥沙 ,千百年涌现出了多少风流人物。西边曾经是古代的战场,人们说,那是三国时代周瑜战败曹军的赤壁。石乱山高悬崖穿破苍穹,惊涛骇浪拍打岸边岩石,浪波卷起水花像似千堆白雪。江山美丽如图如画,一时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周公瑾,小乔做他的新嫁娘,(公瑾)英姿雄健光彩夺目。头著青丝带手摇羽毛扇,谈笑从容之间,曹军的水战船灰飞烟灭。如今神游古战场遗迹,应当指笑我怀古柔情,两鬓竟然早已斑白。人生如梦如幻,只有举起酒杯祭奠东流长江和当空明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7月),时苏轼45岁,因“乌台诗案”被谪居住黄州(今湖北黄冈市)。他心中不平而郁闷,只有去游山玩水放松情绪。一时来到黄州城外赤壁古战场,目睹遗迹,感慨万千,写下此词,以示纪念。
词的上片写景, 写赤壁古战场的景。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因领地争执,曹操率20万大军顺江西下。周瑜奉孙权之命率3万人联合刘备溯长江西进,在赤壁与曹军相遇。周瑜用火攻击败曹操的战船壁垒,结果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打败了曹军。词中“乱石穿空”形容险峻陡峭的面貌;“惊涛拍岸”形容江水凶猛的声音;“卷起千堆雪”形容在貌和声的合力下发生了变异,江水狂暴如巨兽翻腾。描述长江两岸的面貌、江水的声音以及两者合力的变异,折射出当年赤壁之战的如此惨烈。如今,赤壁惨烈的战役已去,一时的英雄豪杰已去,只留下如图如画的美丽江山。
词的下片写人,写风流人物周瑜。周瑜,字公瑾,庐江舒县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谋略家。乔公有两女,国色美人,大女嫁给了孙策;小女嫁给了周瑜。作者称赞周瑜英名,对比自己受到打击、理想得不到实现的处境,不平之气向何处释放呢?感而之慨向谁人发泄呢?低头思之,抬头眺望,只有感叹人生如梦,只有举起酒杯,对着滚滚向东的大江、对着高悬的明月祭拜。
苏轼词具有豪放、飘逸、高旷、清雄的特色,他的作品在艺术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所以,《念奴娇》赤壁怀古称为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并非过誉之语。
(文章图片选自百度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