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书摘:跨学科问题
2020-03-11 本文已影响0人
小苹果树
同事摄影作品
跨学科问题
基本问题也还是会经常跳出课程边界,比如——模式是什么?创作过程主要是靠直觉吗?
有麦克阿瑟和黛伯拉·梅尔创办的纽约中央公园中学东校围绕一套基本问题建立了整个课程体系,这些问题被认为是学生内化思维习惯的关键。
在每节课和每门学科中,学生们会学着提出和回答这些问题——
1,我们从谁的角度观察、阅读和倾听?以什么角度或立场?
2,当我们理解时,我们是怎么知道的?证据是什么,有多大可靠性?
3,人、事、物彼此之间是如何关联的?原因和结果是什么?它们如何组成一个整体?
4,什么是新知识?什么是已学过的知识,我们以前接触过这个概念吗?
5,那又怎样?为什么重要?所有这些意味着什么?
《基础学校》艺术中,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前主席欧内斯特博业曾经提出教育应该建立在跨学科核心共性和所伴随的基本问题的基础上。
每个人都在不同的群体中拥有会员身份。
1,刚出生时我加入了哪个群体?
2,现在我属于哪个群体?
3,为什么人们要加入群体?
4,我能够离开群体吗?
国际文凭课程小学项目(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Primary Years Program简称,IB PYP)该课程体系中的每一个单元都在解决以下一个或多个基本问题。
1.它像什么?
2.它是如何运作的?
3.为什么是这种方式?
4.它是如何变化的?
5.它如何与其他事物相连接?
6.观点是什么?
7.我们的责任是什么?
8.我们如何知道?
围绕大概念与基本问题建立课程框架,不需要局限于人文学科或其他聚焦于内容的学科。(《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p314)
我2018年写了一篇关于写作教学的论文,不过自己觉得不伦不类的,因为目的是借用心理学概念来阐释,而且是为了促进学生自我心理发展。读了上面一段话,我忽然对以前写的论文有了一些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