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斯贝尔斯教育哲学中的陶冶概念18
![](https://img.haomeiwen.com/i4175550/887eea387bf594ba.jpg)
1科学内涵的陶冶功能
自然科学和精神科学的陶冶价值截然不同,对此,现实主义和人文主义就表征出两种相异的陶冶理想。自然科学和精神科学都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前者经由观察和实验与自然实物接触,而后者则通过理解的途径与书籍和人交流。
在精神科学范围内,我们只研究能理解的东西,而对于精神不能理解的存在现象,如地球的起源、种族之形成以及自然灾害,则视为存在的界限和陌生的事物。但是我们的此在却受制于这些不可理解的东西,而这正是自然科学应努力去认识和解释的部分。
精神科学和自然科学都存在着这种倾向,即认为自己是最重要的,是真正的科学。至今还没有一种尽蓍尽美的陶冶理想,能将人文主义与现实主义融会贯迅,以收到相得益影之效。这种理想只在少数人身上如亚历山大.洪堡德(Alexander von Humboldt)、 贝尔(KEvon Baer) 出现过。
精神科学的陶冶价值在于参与人类的历史,了解人的可能性之广度,即便是通向认识的途径(如古典语言学研究的对象)已被淡忘,但是认识的结果仍然具有意义。以神话、图片、人类的精神作品和人类自身的内酒来充实人们的灵魂,这本身就已具有巨大的陶冶价值。
与精神科学相反,自然科学的陶冶价值则在于精朔而实际(exakt一 realistisch)的理解训练,它的内涵显得并不是那么重要。物理和化学的结果是无足轻重的,但怎样得到这些结果的方法则具有陶冶价值。谁要是只知道结果,而不知推导的方法,那么他所获得的仅仅是一堆死知识。因此,单纯地了解结果和掌握答案就与精神陶冶的目标背道而驰,这样就会出现把科学当作权威,把科学原理作为迷信的教条。将某种世界观作为教条来信仰,这是最劣等的陶冶价值,但它却又是芸芸众生最容易养成的习惯。一种不能自囡其说的知识,会造成毁灭性的影响,而在根本上就是错误的世界观也会象从前的神话一样起作用。失去灵魂的世界观取代了神话的世界,而极其贫乏的世界取代了内涵丰富的整体,与火自然充满活力而生动的交往也被一些空虚的自然科学观点所替代。今天,人们普遍认为世界不再有什么神秘感了,但这并不能怪罪于自然科学木身,而应归咎于那些对自然科学的错误看法,即把自然科学的结果作为教条来顶礼膜拜。在我看来,甚至把世界看成是充满奇迹和魔术的神话世界,也比把它视作科学教条的世界强得多。
上面所说的情况尤其适用于精密科学。精密科学以其精确无比、清晰整洁而居于科学之首位,它证实了康德“只有运用数学的方法,才会有真正的科学”的论断。在这种情况下,重要的仍然是了解每一个认识步骤,而非盲月地接受结果。自然科学囊括的范围非常广泛,仅在无机界中就存在无限多的矿物结构。而展现在我们眼前的生命比起纯物质来,更显得神秘莫测而不可患议。康德对此深有感悟,他说了一句今天仍然有效的话:“若想以大自然的机械化原则去认识有机物的本质及其内在的可能性,是做不到的,更别谈去解释这些现象了。有人希望将来某一天牛顿复活,并按白然法则去说明一棵草的生长,这种想法和希望是绝对荒唐的,有一天我们会说,这种念头连想都不用想。”今天,有关生命的科学研究获得了惊人的进展。这样,仅就其内容而言,生命科学具有相当大的教育价值。生命的千姿百态为人们打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扩大和加深了人们本来已有的与大白然的交往。教育价值的大小,取决于我们能否把自然科学知识灵活运用于对周围世界的观察、直观和取为己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