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艺术探究

课例研讨 || 在诗意朗读和精致品析中向古诗文深处漫溯

2020-05-10  本文已影响0人  噜噜890108

“寻常之处见奇崛”,朗读和品析一直是语文课堂的两大支柱,是学生习得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木兰诗》在诗意朗读和精致品析中完美呈现了余老师深厚的人文素养,简洁高效的课堂效果,质朴诗意的极致追求,“余味”背后是余老师的对语文课堂追求的匠心、诗心。

一、涵泳工夫兴味长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古诗文的第一要诀就是“熟读”,在“熟读”中“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余老师的课堂一直都坚持带领学生反复读,用读帮学生把语文学习的根扎实、扎深。

细看实录,提炼本节课的朗读形式:首先以读开课,师听生读全文,以学定教,明确教学起点;再次齐读“导读”,四字短语提炼,形成文本初印象;然后以情感充沛的文本为例句,教师范读,学生跟读,体味文章中多层情感波澜,自读入情;最后师生合作,巧妙说读,概括段意,走向文本深处。一个“读”字,被余老师多种演绎。其中最精彩的莫过于“导读”提炼和“说读段意”两部分。四字短语以精炼、优美、古典的表达形式奠定课堂基调,为课堂后半部分的“四字品析”、“古字印证”、“成语积累”、“惜墨如金”和“泼墨入水”手法对比铺垫蓄势,成就余老师语文课特有的递进美、逻辑美、形式美。

值得注意的是每次朗读训练之前,余老师或示范、或点拨,先扶后放,真正的生本课堂绝对不是教师完全退出,而是“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循循善诱”,在有效路径中带领学生从教学起点抵达教学终点。

二、选点精思品析深

“熟读”之后要“精思”,才能“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读得熟而又思得精”才能“永远不忘”。精思的前提是精,在舍中得,少既是多,选取最精华部分,集中突破。余老师抓住文本中6句对木兰征战沙场的经典描写——“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放死,壮土十年归”;16句对木兰女儿情态的经典描写——“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阅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深度品析,在“惜墨如金”和“泼墨入水”的前后对比中领悟诗歌“明朗刚健,质朴生动,具有浓郁的民歌情味”的独特表达,感悟百姓立场敢战却不赞战的深层表达。

精思的关键是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余老师倡导的主问题教学为学生的精思、和学习的深度、思维的品质提供保障。两个层次的品析均以“语言表达的语文味道和精炼之美”为落脚点,在品析内容、划分层次的基础深度学习,“超越‘有辞格’——传统的修辞方法,进入到‘无辞格’的研究,在词语选择、句式选择、段落衔接、语篇结构、作品风格等方面全面透视一个文本”。品析一直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开放的大话题,真思考、深表达、高品质的师生对话,精美凝练的课堂总结,必不可少的课堂笔记都是余老师大象无形的课堂艺术。

“细微之处见功夫”,正如余老师所说:知识的厚度是教师讲析的第一要素。越是有丰厚的积累,越是容易看到事物的空白,越是容易触发研究与写作的思绪。好的语文课一定是化静为动、尺水兴波,善于利用课文进行训练,有尝试,有美度,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既表现出理性特征,又充满诗意手法的课堂。当我们学习余老师,把自己的提炼能力上升到“发现规律”的层次,我们在语文教学方面才会拥有很高的洞察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