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需经过日积月累,不是人人一学就会!
当下正是写作的红利时代,为了吃住这份红利,多少人“揭杆而战”,报了好多速成学习班。每天机械般的记写作理论,框架,可是提起笔的时候,抓耳挠腮,绞尽脑汁写出来的东西空洞乏味。
写作是个长期积累素材的过程,积累金句,积累成语词语。写作需要大量的输入,这是写作的前提,没有输入你就不可能妙笔生花。不在于读书多,而在于读好书,不在于读好书多,而在于读透,读懂。需要做大量的笔记,划出精彩的段落,把它背诵下来,积累素材。反复读记金句,词语,积累词汇。
素材,词汇的积累只是完成了进行写作的第一步。把这些词汇,素材,金句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只要这样实践操作一遍,这些积累的知识才真正为自己所有,融化在自己的血液里。
把书面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没有捷径可走,只要实际操作一遍。
照这样反复的操作就真正形成了积累,这需要一个长期过程,最低经历一个春夏秋冬。不可能几个月参加几个学习班就一就而僦。
儿时的我对文字特别的敏感,这都源于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老师经常把我写的作文作为范文在班上朗读,这给我莫大的鼓舞和动力。
在那年代书籍匮乏,经济拮据。除了语文课本有限的几十篇课文外,很不容易接触别的书籍。看得起的就是小人书,我只要能看到一个自己没学过的词语或者成语就感觉如获至宝,把它读了又读,深深地刻在脑子里。既然这样,时候长了也就忘记了,但是只要在自己写作文的时候把这个词语用上一次,不管以后再写作文就运用自如了。
那时我接触的第一本名著《百年孤独》,在朋友家的破书堆里无意之中看到这本书,她给我幼稚的灵魂带来平生第一次抽筋换血般的冲击。我的灵魂完全被书的情节所吸附,除了上学,我整日整夜地看,背诵精彩的段落,摘录金句,梳理每章节的框架结构。
认识小小的每一个文字是我们进行创作的第一步。如果你敬畏感恩发明文字,词语,成语的人,你也就敬畏了文字,若你嗜文如命,你就可以读书,积累,写文了。
没有这个冲动,你读书写文只不过是形式上的读书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