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处切入,巧妙引导
从小处切入,巧妙引导
----读肖培东《一滴水经过丽江》课堂实录
部编新教材,倡导从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这就告诉我们拿到教材后首先要,定位课型,明确教法。如何确立教读课和自读课的教学重难点,是我们值得我们一线教师深思的。习惯于牵着学生走的精讲模式,如何转换思路,有效的进行自读课文的教学,是我比较困惑的问题。今天有幸读了,肖老师教的《一滴水经过丽江》,深受启发,感悟颇多。
《一滴水经过丽江》是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阿来写的一篇散文,是统编本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自读文章。2012年8月,阿来到丽江作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一些相关调查,当地政府邀阿来写一篇适合小学生读的关于丽江的文字。俊秀的玉龙雪山、宽阔的丽江坝子、古朴的丽江古城、纳西族辉煌的历史文化,还有那贯穿全城、清澈洁净的玉泉水,深深地触发了作家的创作激情。阿来以第一人称写一滴水的旅行,用轻灵的笔触和特别的视角,巧妙地运用丽江的水系完成了一趟丽江之旅,从古代到现代,从雪山到平原,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丽江的自然景物、人文风情,借“一滴水”的口吻由衷地表达了对丽江的渴望、赞美之情,给读者留下了清新优美的艺术感受。《一滴水经过丽江》就这样成了作者对丽江之行的一个纪念,是“作者在洞悉云南丽江地域特色、风土人情之后,运用神奇的想象和浪漫的诗情,用心写就的一篇精美散文”。
同前面的自读课有所不同,这篇文章没有批注,只有课后的阅读提示。课堂刚开始,肖老师就告诉学生:自读课,你得自己读。接着从写作背景和课后阅读提示入手。以两个主问题架构整节课:作者阿来为什么说写丽江的文字很不好写?作者是怎样用一滴水实现了这篇游记的别具一格的?这两个问题,抓住了文本的核心教学价值,简化了课堂教学形式,把大量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充分阅读、思考和交流。
自读教学中,肖老师以学生的阅读体验推动着课堂走向。立足学生的阅读体会,引导学生读到语言深处读出新的体悟。
生:我认为文章的语言是灵动、活泼、幽默、风趣,让读者带着兴趣去了解丽江的历史和美丽的景观。
师:请问,哪一段最有这方面的代表性?
生:第10自然段。
师:你读读看。
生读第10自然段。
师:请坐。大家注意到了吗?这段话里有很多个相同的词语,是什么?
生齐:“看到了”
师:大家一起来读读看。
一节课,引导着学生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朗读:个人读、集体读、自由读、听读、找读、比读,通过朗读,学生把握了游记写法,体悟了语句情感,咀嚼了语言特点,真正体现了温教授所说的“自读课要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读是领会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的最高效的方式。
有人说;好教师一定是一个优秀的引导者。肖老师巧妙的选“别具一格”,这个小小的切入点,为学生进入文本情境铺设了一座桥梁,以读带教,带领着学生一步步的感悟游记巧妙的写作技巧,体会作者的情感。让学生对课文的感性体验逐步升华为理性认识,引导学生徜徉在自主阅读的美好世界里。
从小处切入,巧妙引导。肖培东老师总是这样浅浅的教,带着学生细细的品,既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又实现了阅读教学的高效与灵动。